国内智能驾驶战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车企巨头长安与比亚迪的相继入局,将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两家企业近期分别召开了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长安提出了“升级数智产品,推进智驾平权”的行动计划,承诺自今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品;比亚迪则祭出了“价格屠刀”,发布全民智驾战略,直接将智能驾驶车型的价格拉低至7万元区间。
长安与比亚迪的这一系列动作,迅速吸引了更多车企的关注与参与。据多方消息透露,多家车企近期都将发布与智能驾驶相关的规划。吉利汽车表示,预计下月初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将有更重磅的消息公布;奇瑞汽车方面也透露,近期将有相关内容发布,敬请期待。
全民智驾的浪潮已经到来,这一趋势对车企的传统付费商业模式构成了挑战。过去,智能驾驶的收费方式主要包括订阅、一次性买断以及将软硬件成本纳入车价内。特斯拉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先行者,其“硬件预埋+付费解锁软件”的模式备受瞩目。特斯拉的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EAP)和完全自动驾驶(FSD)套件,在美国市场的买断价格一度高达1.5万美元,按月订阅价格则为199美元。尽管目前价格已有所调整,但依旧高昂。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智能驾驶收费同样不菲。从基础版辅助驾驶升级到EAP的价格为3.2万元,升级到FSD则需6.4万元。特斯拉的FSD套件包括自动辅助导航驾驶、自动辅助变道、自动泊车等多项功能,未来还将推出识别交通信号灯和停车标志并做出反应,以及在城市街道中自动辅助驾驶的能力。
除了特斯拉,国内也有多家车企将高阶智能驾驶作为差异化卖点进行收费,如蔚来和华为乾崑智驾合作品牌等。华为乾崑智驾提供HUAWEI ADS和SE基础版两种高阶功能包,支持一次性购买或包月、包年购买。蔚来则采取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服务订阅模式。
然而,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智能驾驶功能纳入标配,这一趋势对比亚迪、小鹏等车企尤为明显。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与理想等车企的策略相似,通过不同价位的品牌来区分智驾方案,而非同一款车型。小鹏汽车则宣称其P7+及后续车型将全系标配AI智驾。
智能驾驶的普及潮背后,产业链有望率先受益。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国内中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有望翻倍,带动国内350亿增量市场。芯片、控制、传感、连接四大环节均有望受益,其中芯片、控制器弹性较大、格局清晰。地平线等智驾芯片企业已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助力中高阶智驾车型的上市。
尽管智能驾驶正在加速普及,但全民高阶智能驾驶的到来或许还需要一定时间。城市NOA等高阶智能驾驶功能需要应对复杂的长尾场景,技术难度远超高速场景。因此,激光雷达等核心传感器在高阶智能驾驶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多家车企宣称将推出10万级激光雷达车型,激光雷达行业正经历“千元机革命”,成本大幅降低。
激光雷达的降价只是智能驾驶产业链变革的缩影。随着高阶智能驾驶的不断下沉、普及,涵盖算力、算法到数据服务等全链条的变革都将打响。如何在技术发展和成本控制之间寻求平衡点,将是所有玩家面临的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