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作为首个被冠以“非遗年”的节日,民俗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国各地深入挖掘春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推出一系列独特的年俗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尤其是结合了“乡村+”模式的民俗活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显著的增长。
春节期间,从庙会、灯会到皮影戏、花展,再到各地纷纷推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遍布全国。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成为了地方旅游市场的亮点。例如,潮汕地区的英歌舞因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迅速走红,使得该地区成为春节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据抖音发布的《2025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非遗表演在春节期间依然备受欢迎。其中,英歌舞的团购订单量同比暴涨795%,皮影戏增长488%,火壶表演也增长了451%。佛山的醒狮、自贡的灯会、泉州的木偶戏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同样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场民俗文化盛宴。
除了国内的游客,海外游客也被中国的春节文化所吸引。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了203%,其中“灯会”、“京剧”、“川剧变脸”等非遗类项目的门票订单同比增长了近7.5倍。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选择来华体验中国年,这一趋势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蔚然成风。
在春节期间,传统美食也成为了游客们不可或缺的体验之一。老字号传统美食和地方特色名菜成为了餐饮消费的热点。尤其农村大席再次展现了乡土中国的独特魅力,成为了许多都市年轻人节庆旅行的目的之一。他们纷纷前往乡村,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感受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农村大席,就是中国乡土的味道。”这句话道出了农村大席的独特之处。中国人习惯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都融入饮食活动中。乡村传统宴席不仅保存了珍贵的美食基因和乡土文化韵味,也成为了地方传统美食的集中展示。因此,“村席”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地方的美食文化名片。
在宁波南塘老街,一场长达202.5米的“开年大餐”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这场盛宴以“百县千碗·甬菜百碗过大年”为主题,串联起宁波10个区(县、市)的特色美食,让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领略了宁波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而在乌镇西栅景区,新春长街宴同样成为了游客们争相体验的民俗活动之一。
随着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村席”的主角也逐渐从村民转变为游客。在盛宴中,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还能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乡村生活。这种深度的参与感使得乡村旅游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温度。
近年来,《中国乡宴》等活动也为推广乡村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挖掘和呈现各地的传统乡宴,这些活动不仅为举办地留下了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地方文旅IP产品,还推动了当地农特产品的推介展销和传统技艺的体验传承。这些丰富的、活态的、生活化的体验内容正在成为文旅目的地新的吸引点。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模式正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在保持乡村文化本质的同时,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仍然是文旅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容易引发共鸣的文化交汇点,才能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文旅新IP、新内容和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