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与家人共赴影院观赏电影已成为一项新兴的传统活动。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繁荣景象尤为显著,各地影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正月初四的清晨,记者通过购票平台查看了北京市昌平区多家影院的排片情况,惊讶地发现最早的一场9点20分的放映几乎座无虚席,而当日黄金时段的场次也大多票已售罄。线上线下的社交平台,关于春节档电影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观众热情不减。
据国家电影局2月5日公布的数据,2025年春节档(自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总票房高达95.1亿元,观影人次达到1.87亿,双双刷新了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的纪录。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突破了18.08亿元,观影人次超过3522万,同样打破了中国影史的单日票房和单日观影人次纪录。在此后的七天里,单日票房均保持在10亿元以上,彰显了今年电影市场的火爆程度。
回顾春节档,六部影片中有五部为IP续作,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及《唐探1900》,涵盖了神话、历史、动画、喜剧、悬疑等多种题材,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其精美的特效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立体鲜明,打斗场面震撼人心,故事情节丰富完整,给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上映仅七天后,票房就突破了48亿元大关,吸引了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观影,成为春节档的一匹黑马。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指出,春节档影片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哪吒之魔童闹海》、《熊出没·重启未来》和《唐探1900》在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超过50%,下沉市场趋势明显。他认为,春节档的亮眼成绩将为2025年电影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演出市场也呈现出繁荣景象。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春节期间,全市共有110个演出场所举办了1655场线下营业性演出,吸引了约33万人次观众,票房收入超过53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场次、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分别增长了约9%、7%和8%。“新春戏韵”优秀剧目展演季为观众带来了京剧《花田八错》、儿童剧《中轴线上的小神仙》等精彩作品。
在天津,春节期间各大剧场的专业演出同样丰富多彩,达到了376场。相声春晚成为观众欢度新春的新选择,红桥区谦祥益相声社、南开区葫芦相声社等相声会馆让市民和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相声的魅力。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等带来的京剧演出好戏连台;天津歌舞剧院与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联袂推出的“中奥展览邂逅芭蕾”和贺新春音乐会也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盛宴。西班牙国宝级舞团演绎的经典巨作《卡门》更是让观众大饱眼福。
文娱消费市场的火爆开局,不仅反映了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也彰显了文旅领域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文旅消费正踏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逐步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