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春节假期里,走亲访友的传统习俗再次带动了礼品市场的繁荣。不少消费者发现,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内,牛奶、坚果等礼盒的价格普遍高于线上平台。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有些线下商超老板却能以低于经销商的价格购进商品,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一直以来,分销制度使得线下商品价格普遍高于线上。然而,面对线上平台的低价竞争,一些线下商超老板开始寻找非常规渠道,试图在线上“薅羊毛”,以此获取低价正品商品,增强自身竞争力。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苏南,一位线下商超老板,向记者透露了他的进货秘诀。他表示,自家的商品并非全部来自线下供应商,而是会结合线上平台的低价货品进行销售。通过日常搜罗各种低价渠道,苏南成功找到了比同行更便宜的货源。他提到,京东、淘宝等线上平台经常有便宜的货品,虽然购买件数有限制,但只要找到不限购且畅销的商品,大量囤货就能赚取更多利润。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进货渠道,记者联系到了周权,一位专注于收集各类低价批发信息的上游玩家。周权表示,他负责提供低价货源的链接和购买方式,无论购买量大小,都能享受到比实体经销商更便宜的价格,并且商品包邮到家。他的客户群体包括折扣店、超市、社区团购等,他们都在这里囤货。记者交钱进群后,发现群内发布的商品价格确实如周权所说,非常便宜,品类也十分丰富。
周权还会定期晒出自己下单和发货的记录,证明货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些店铺的等级、评分和经营时长都显示出它们是长久的优质老网店,商品质量无需质疑。这一模式看似实现了上游分销任务的完成、信息差赚取以及小商超低价进货的三赢局面,但实际上,它对整个经销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线上低价竞争,线下店铺纷纷寻求线上进货渠道,导致传统经销商面临巨大压力。记者咨询了多个平台货源的卖家,对于线上低价的原因,他们大多含糊其辞,回避了线下销售的问题。然而,这种价格倒挂现象已经对需要严控产品价格的经销商和商超老板造成了严重冲击。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乳制品行业尤为明显,它们的终端价格体系受到严重破坏。
据行业报道,蒙牛常温奶已经出现价格倒挂现象,零食折扣店和部分由网电进货的线下商超的出售价格比正规经销商渠道进货价格还要低。这导致遵守过去规则、从经销商进高价货品的商超出货量暴跌。为了存活,这些商超也不得不加入线上进货的队伍,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压力。这一恶性循环不仅影响了经销商的利益,也消磨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伊利的相关人员表示,公司正在关注这一问题,并对渠道进行了专项检查。然而,除了乳制品行业,白酒和母婴用品等也面临着线上“倒爷”的冲击。长此以往,传统经销模式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品牌方需要重新审视渠道布局,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的进程,以避免渠道冲突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