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广泛传播着一则消息,声称2025年2月28日将出现罕见的“七星连珠”天文现象,甚至被冠以“大吉之兆”和“77年一遇”的标签,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与期待。
事实上,所谓的“七星连珠”是指太阳系中的七大行星在地球上观测时,似乎排列成一条直线的天文景象。然而,这种“连珠”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直线排列,而是行星们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较为接近,形成一定的张角。
回顾2022年6月30日,天空中也曾上演过一次“七星连珠”。据上海天文台介绍,此次参与连珠的行星依次为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这些行星在黄昏日落后不久便会现身,从西向东横跨大半个天空,张角达到117°。
然而,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这次“七星连珠”并不完美。金星的位置偏北,使得整个连珠串显得不够整齐。更重要的是,天王星和海王星由于亮度极低,肉眼几乎无法观测到。土星也因为距离太阳较近,几乎淹没在黄昏的天光之中。水星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它距离太阳较近,观测难度极大。
尽管如此,对于中国的天文爱好者来说,仍然有机会观测到部分行星的连珠现象。据专家预测,中国区的最佳观测时机预计在北京时间3月3日左右,届时金星、木星和火星这三颗较为明亮的行星将较为显眼。
关于“行星连珠”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古代。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以及清代的《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中都曾提及行星在天空中聚在一起的现象。然而,古代的观测条件有限,人们只能观测到肉眼可见的五星,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实际上,“行星连珠”并无严格的标准定义。太阳系的行星们每天都在相对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几乎每天都在“连珠”。只是有时候行星们的位置相对接近,形成较小的张角,才更容易被人们所注意到。
至于“七星连珠”的罕见程度,根据历史记录统计,从公元1年至3000年,以七星的张角小于30°来计算,共计发生了39次“七星连珠”,平均每隔77年出现一次。然而,如果放宽张角的限制,像本次张角达到117°的“七星连珠”则相对更为常见,每隔几年就有可能发生。
因此,虽然“七星连珠”是一种美丽的天文现象,但并不意味着它具有特殊的预示意义或罕见程度。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观测机会;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也不妨借此机会了解更多关于天文的知识和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