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交所的交易动态显示,博世科(300422.SZ)在1月21日成为市场焦点,其股价大幅上涨20.09%,成功跻身当日十大活跃股涨幅榜首,这也是该公司近一年来首次实现涨停。而在此之前的1月20日,博世科一口气发布了19份公告,正式揭晓了其第四代实际控制人的面纱。
在地方国资积极寻求A股市场布局的背景下,广西自治区国资委通过其控制的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南宁集团)“抄底”入主博世科,这一幕并不罕见。自2020年末以来,广东国资、安徽国资曾先后成为博世科的实际控制人,但均未能长久,最终都选择了提前“退场”。
此番即将退场的安徽国资——宁国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国国控),其控股博世科的时间仅仅两年多。在尚未兑现昔日承诺的情况下,宁国国控表现出了迫切的退出意愿。据多方约定,如果能在本月底前完成对新入主者的表决权委托事项,宁国国控愿意放弃对博世科2025年的业绩考核。尽管其以约5.19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博世科10.34%的股权,但截至2024年11月30日,该部分股权的市值已缩水至约2.9亿元,浮亏超过2亿元。
与宁国国控的急切退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世科为新入主的广西国资准备了一系列“欢迎仪式”:迁址广西、更名、全额现金定增以及在当地投资项目。这一系列操作熟练且模式相似,不禁让人对三代国资实际控制人背后的真实意图产生好奇。
尽管博世科在国资眼中是个“香饽饽”,入主时承诺的各种资助和资源赋能也似乎唾手可得,但公司在转型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例如,一个声称将投资24亿元的转型项目,至今仍停留在计划阶段,未能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博世科近年来业绩并不理想,主营环境综合治理的它,营收逐年下滑,已连续亏损三年,资产负债率高达77%。尽管如此,国资依然对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宁国国控在投入约8.6亿元后,选择了“快退为上”。其放弃控制权的特点明显:一是不减持但放弃所有表决权,二是追求效率。根据与博世科创始团队的约定,如果能在2025年1月31日前完成表决权委托,宁国国控愿意放弃对博世科2025年的业绩考核。考虑到博世科近年来的业绩情况,这一让步无疑是为了尽快退出。
宁国国控在位期间推动的一个超级转型项目——“12万吨/年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也备受关注。该项目从最初的2万吨/年,经过多次升级,最终达到了12万吨/年的规模。然而,尽管该项目历时漫长且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但目前仍停留在纸面上,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博世科的此次易主,延续了其一贯的“老套路”:以相对低成本实现控制权的转移。新入主的广西国资通过创始团队和前任控股股东联合委托表决权的方式,实现了对博世科的控制。与此同时,博世科还宣布了一系列“易主四件套”:迁址广西、全额认购定增、更名以及在当地投资项目。
博世科还宣布终止了面向宁国国控的6.5亿元定增计划,转而推出了面向新入主者南华集团的不超过5.91亿元的定增方案。发行价格仅为3.69元/股,远低于此前广州国资和安徽国资的入股价格,堪称“捡漏”。不过,考虑到博世科与广西的深厚渊源,此番易主也带有一定的“回归”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