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熊猫,这家承载着“中国驰名商标”光环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近期却因业绩“大变脸”而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盈利预期到巨额亏损,南京熊猫的业绩转变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投资者措手不及。
故事始于2024年1月13日,南京熊猫(600775)发布的一则公告,揭露了其收到的江苏证监局警示函。原来,公司在2024年1月30日发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中,预计净利润为1619.43万元至2429.15万元之间。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2024年3月29日披露的2023年实际净利润却为-2.38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达到了-2.57亿元。这一突如其来的业绩反转,让市场震惊不已。
短短两个月内,南京熊猫的净利润从盈利几千万迅速转变为亏损超过两亿,这种幅度的业绩波动无疑令人咋舌。对此,江苏证监局在警示函中明确指出,南京熊猫的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存在较大差异,且净利润的盈亏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息披露存在不准确之处。
在这场业绩“变脸”风波中,南京熊猫的“一把手”们难辞其咎。公司董事长夏德传、总经理胡回春及总会计师胡寿军因未能履行勤勉尽责义务,被江苏证监局认定为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因此,他们及南京熊猫均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报告。
面对这一系列的处罚和质疑,南京熊猫在公告中表达了将吸取教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确保未来信息披露准确性的决心。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无疑已经造成了不小的信任危机。
作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南京熊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熊猫电子集团独家发起设立了这家公司。实控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更是赋予了南京熊猫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的光环。然而,如今这家拥有“熊猫PANDA”这一著名品牌的公司,却陷入了业绩困境。
南京熊猫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三大板块。然而,尽管业务布局广泛,南京熊猫却未能逃脱行业“内卷”的困境。公司毛利率虽在逐步提升,但净利率却始终为负,显示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处境。
早在2023年南京熊猫业绩下滑时,公司就曾收到过上交所的年报问询函。在回复函中,南京熊猫曾解释称,2023年大额亏损的主要原因系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2.3亿元,这主要源于参股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ENC)对其他非流动资产的收回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然而,“财务洗澡”并未能让南京熊猫的业绩焕发新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仍然亏损达到9893万元。
二级市场的反应更是直接反映了南京熊猫业绩的困境。今年以来,南京熊猫股价累计跌幅近7%,近一年多最高跌幅更是超过40%,远远跑输上证指数和行业指数。这一走势无疑是对公司业绩不佳的直接反映。
南京熊猫的业绩“大变脸”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深感失望,也引发了市场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确性的广泛关注。未来,南京熊猫能否走出困境、重拾投资者信心,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