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DeepSeek引领智能潮,比亚迪能否借势跃出价格战泥潭?

   时间:2025-02-18 12:26:08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汽车行业,一场由DeepSeek引领的智能化变革正在悄然兴起,这股潮流如同旋风般席卷了整个行业,让众多车企纷纷“上车”,寻求新的增长点。

比亚迪,这个每年初都会打响降价号角的车企巨头,在最近的智驾发布会上,也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全面接入DeepSeek的“标准化”方案。这一举动,无疑为DeepSeek的普及应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其实,在比亚迪高举“智驾平权”大旗之前,包括吉利、东风、智己、长安在内的多家新老车企,已经迫不及待地贴上了DeepSeek的标签。然而,随着比亚迪的加入,新势力第一梯队如蔚小理、华为、小米等,却意外地保持了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互联网产品领域,大模型的应用同样如火如荼。即便是拥有自家竞品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巨头,也对DeepSeek敞开了大门。这种两极分化的“上车潮”,与比亚迪掀起的智驾价格战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思考:AI是否真的能成为车企走出内卷泥潭的救命稻草?

从吉利、奇瑞到智己、零跑,第一批尝鲜DeepSeek的车企,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焦点放在了智能座舱场景上。吉利表示,融合后的AI系统能更精准地理解用户意图,准确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大幅提升智能交互体验。而零跑则作为首个接入DeepSeek的新势力成员,宣布其全新座舱即将上线,搭载“小零GPT”大模型。

汽车行业的这场革命,除了新能源带来的动力迭代外,另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智能化体验。智能化不仅包括更加人性、便捷的座舱功能,还涵盖了以L4级别无人驾驶为终极目标的智驾能力。通过接入大模型,智能座舱实现了从语音控制指令到更自然人机交互的升级,甚至能主动判断车内外环境和用户状态,提供服务。

岚图汽车CEO卢放形象地描述道:“搭载DeepSeek后,用户与车机的关系不再是‘命令与执行’,而是‘朋友式的对话’。”

车企们优先选择智能座舱场景的原因,可能在于将开源的DeepSeek部署到车机端后台服务器中,无论是全面替代还是与自家产品融合,都更容易快速落地,且用户感知明显。然而,智能座舱的产品体验并无统一标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主观感受千差万别。

事实上,大模型上车并非DeepSeek首创。早在2023年下半年,就已有多个大模型上车项目亮相。而DeepSeek的特别之处在于其“网红体质”、开源路线以及独一无二的算力节约能力。这些优势使得DeepSeek在智能座舱领域大放异彩,但要想真正涌现出重新定义行业的价值,还需深入到自动驾驶技术当中。

虽然比亚迪跟风官宣接入了DeepSeek,但发布会的重心仍放在智驾平权的重磅大招上,宣布行业下半场智能化时代已至。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连续多年未曾停歇,比亚迪凭借动力电池技术沉淀和规模化效应,始终占据领先地位。然而,随着特斯拉、小鹏等车企以及合资品牌的降价潮来袭,比亚迪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比亚迪的新年大招,背后仍是大力出奇迹的范式。智驾研发团队从几百人迅速扩充到五千多人,为了赶在年后发布,春节期间也满勤在岗。面对龙头的黑云压城,DeepSeek恰好扮演了雪中送炭的角色,进一步降低了自研智驾的投入成本,让二线车企也有望拿到智驾入场券。

然而,即使是智能化见长的造车新势力们,也并未过多提及DeepSeek。他们深知,曾经的自动驾驶技术壁垒已被特斯拉、小鹏等车企打破,而眼前的现实案例更是让他们意识到,AI并不能结束内卷。在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全民狂欢中,车企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真正对用户产生价值的智能化才是走出价格战的高维武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