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星宇航冲刺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客户高度集中收入稳定性引关注

   时间:2025-02-18 12:35:1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有望开创港交所商业航天领域的先河,成为该板块的首家上市企业。

国星宇航自2018年成立以来,迅速在商业航天领域崭露头角。根据2023年的收入数据,该公司在国内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中排名第八,占据了1.9%的市场份额。然而,尽管发展势头强劲,国星宇航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方面。

中国的商业航天起步较晚,相较于美国,其发展历史相对较短。自2014年起,国内开始鼓励民间资本涉足商业航天活动,2015年被视为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的元年。随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出台,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得到了明确鼓励。2016年,丽水一号搭载长征11号火箭成功升空,标志着中国火箭首次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商业发射任务。此后,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上游主要涉及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及相关配套设备;中游则包括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下游则是终端应用及服务市场,涵盖通信、导航、遥感等传统应用场景,以及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新兴应用场景。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8年至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由0.6万亿元增长至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3%。

国星宇航作为一家具有“造卫星到管卫星再到用卫星”完整业务链条的商业航天公司,其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卫星及相关服务,包括研制和销售定制化卫星,并提供卫星运控管理;二是星基解决方案,即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AI算法为客户提供定制应用方案,如高精度3D数字建模等,主要应用于文旅、游戏和城市治理等领域。

尽管国星宇航在业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收入结构却存在不稳定性。根据公司招股书,国星宇航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少数头部客户,且这些客户频繁变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3.9%、56.1%和92.7%,其中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更是高达49.2%、21.5%和73%。这种高度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况,使得国星宇航在市场拓展上面临较大挑战。

国星宇航的财务状况也令人担忧。自2022年末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均为负值,且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不断增加。同时,营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在不断延长,显示出公司收入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利润方面,国星宇航在报告期内累计亏损约4.4亿元。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国星宇航并未放弃努力。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国星宇航也将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中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星宇航作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其未来发展仍值得期待。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稳健发展,将是国星宇航需要深思的问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