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长达三年的低迷期后,中国民航业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近日,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民航业在2024年实现了全面反弹。
据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民航共完成运输飞行1381万小时,执行航班539万架次,旅客运输量高达7.3亿人次。这些数字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3.1%、9.5%和18%,均创下历史新高。在盈利方面,全行业同比减亏206亿元,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民航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也表现出强劲势头,全年完成投资1350亿元,连续五年超过千亿大关。
从各地的成绩单来看,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的旅客吞吐量均突破了亿人次大关,成都和广州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范围内共有39家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了千万人次,形成了庞大的千万级机场集群。
不仅大型机场表现抢眼,中小机场也在2024年迎来了高光时刻。受到县域出行热潮的推动,中小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占比提升至28%左右。在旅客运输量增长率排名前10的机场中,全部为小型支线机场。其中,湘西边城机场以超过500%的同比增长率,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黑马”。
在千万级机场方面,无锡硕放机场的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成为全国第39个千万级机场,也是唯一一个新晋的“千万级机场俱乐部”成员。这一成就不仅提升了机场的知名度和话语权,还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对于旅客量在2024年的显著提升,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给出了分析。其中,机票价格的下降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航空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国内航线平均票价有所下降,刺激了休闲旅游市场的复苏。据航班管家统计,2024年民航经济舱平均票价约为767元,同比下降了12.1%。
中小机场的火热场面也格外引人注目。以湘西边城机场为例,这座海拔700米的支线机场在通航一年多后,旅客吞吐量实现了超过500%的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得益于机场的便捷服务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还与当地文旅产品的打造和热点挖掘密不可分。随着碎片化和自由行旅游趋势的兴起,中小机场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机场建设方面,中国民航业仍在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运输机场总数已达到263个,较上一年增加了4个。今年,民航局将继续加快推进广州、大连等重点枢纽机场以及新疆巴里坤等一批支线机场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设,力争年底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70个。
机场建设的热潮不仅有助于提升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还将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民航业界,流传着“1:8效应”的说法,即一个机场带来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中小机场而言,它们不仅具有盈利属性,更具有重要的社会公益属性,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