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机,作为特种设备,其生产、安装、使用及维修各环节均受到严格监管。然而,仍有部分加油站能够绕过重重监管,实施作弊行为。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色利益链?
近期,多位车主向记者反映,在加油过程中遭遇了“偷油”情况。福建漳州的俞先生表示,他的油箱容量为50升,但在油表显示还剩40公里续航时,却加进了56.48升油。无独有偶,河南的张先生也遇到了类似问题。他通常在油箱表显示还剩两格时加油,且每次加完油后都会清零公里数。以往行驶300公里需加油30升左右,但某次行驶290公里后却加了40升油。众多消费者虽心存疑虑,却苦于缺乏实证。
加油站作弊行为并非个例,且多年来屡禁不止,技术手段更是不断升级,使得消费者和执法人员难以察觉。俞先生曾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但执法人员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加油站也拒绝调解,建议俞先生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加油站作弊手法多样且不断演变。十年前,常见的作弊手法是油枪空转,即通过操纵油枪开关,使燃油未进入油箱便产生费用。而今,更高级的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如调整加油机计油器和主板参数。在广西贺州某加油站,执法人员就发现了这种作弊手段,通过设置作弊页面,实际加油量与显示加油量存在显著差异。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加油站的作弊手段已呈现高科技化趋势。在广西贵港某加油站,执法人员发现其上报的税额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通过深入调查,执法人员在加油站的杂物间内发现了一台隐藏的后台电脑,其中装有“加油站远程控制程序”。该程序能够设置隐藏的作弊参数,如将某加油枪的作弊参数设置为3后,每加4次油仅有1次数据上报税务局系统进行计税,偷逃税款比例高达75%。
该作弊软件还具备“偷油”功能。通过设置特定参数,加油站能够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取燃油。例如,将参数设置为30后,每加50升汽油就能偷油1.5升,而加油设备显示屏上仍显示加了50升。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作弊行为的实现离不开加油机生产企业的违规操作。某些加油机生产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违规泄露了计控主板上防作弊功能的核心芯片源代码。这使得不法分子能够绕过原有芯片的防作弊系统,生产出具有作弊“后门”的计控主板,并推销给加油站。
为了规避检查,这些作弊系统还具备极强的隐蔽性。如深圳某公司开发的作弊系统,能够在后台一键恢复正常状态,甚至开发了手机版以便更便捷地操作。这种作弊手法使得执法人员难以发现异常,给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
面对这种嚣张的不法行为,公安部开展了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8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9000余件,查明偷逃税款7.9亿余元。这一行动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分子,维护了成品油市场的公平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