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视,欧盟近年来在推动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这一积极转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供过于求,使得欧洲多国频繁遭遇“负电价”现象。
据彭博社报道,德国在2025年1月2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电价低迷,一度跌至负值。这一状况主要归因于德国高达40吉瓦的风力发电容量,远超实际需求。欧洲电力交易所Epex Spot的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负电价持续时间长达468小时,与2023年的292小时相比,增幅超过60%。
同样,法国也面临类似困境。与2023年相比,法国的负电价时间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356小时。为了平衡电力供需,法国在去年6月不得不暂时关闭部分核电机组。这一举措凸显了再生能源快速扩张对传统能源结构带来的冲击。
欧洲各国近年来之所以争相投入大量资源加速再生能源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2022年俄乌冲突的影响。这场冲突让欧洲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成为了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因此,再生能源成为了欧洲寻求能源独立和替代方案的重要选择。
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天然气占据了欧洲能源使用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来自俄罗斯。随着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增加,欧洲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负电价”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因此获得电费补贴。欧洲电力交易所是发电厂与售电企业之间的电力交易平台,其价格属于批发价。而消费者所需支付的电价则是较高的零售价,因此并不会直接受益于负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