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截至7月31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报收7.193和7.2019,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已连续五日走低,整个7月份累计下跌0.38%。
这一趋势逆转了此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势头。自“对等关税”政策公布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曾一度从7.4升值至7.17,涨幅达到3%。然而,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掉头向下,持续走低。
7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也报低,为7.1494,较市场预期水平偏离近570点,为5月上旬以来的最大偏离值。前一天,即7月30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微跌58点至7.1823,为7月9日以来的新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收报7.186,盘中一度下跌64点至近两周新低。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美贸易谈判未达市场预期以及美元指数的持续上涨,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中国的贸易出口,进而影响了外汇收支中的经常项目。美国通胀并未显著上升,美国经济也未如预期般衰退,这使得美联储不急于降息,从而支撑了美元指数,对非美货币构成压力。
从汇率市场来看,美元指数的上涨是背后的重要推动力。7月30日,美元指数收创两个月新高,接近100的关键点位。与此同时,欧元等非美货币也呈现走低趋势。截至北京时间7月31日18时,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1434。
中美经贸关系的最新动向也对汇率产生了影响。据新华社报道,7月28日至29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经贸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会谈共识包括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然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结果似乎略弱于市场预期,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同样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重要影响。在出口承压的背景下,中国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成为关键。尽管中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且通胀水平相对较低,但人民币有效汇率仍在下降。这主要归因于中国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存在一定的资本流出。
展望未来,虽然目前中美关税谈判结果尚未明朗,但各方仍在努力达成贸易协定。一旦贸易谈判达成协议,市场的不确定性将降低,对达成协议的国家汇率市场将是利好。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也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