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咸丰年间,河北沧州府的一个宁静小村庄——曾家庄,发生了一连串离奇命案,震动了整个乡里。故事的起点,是一位年轻箍桶匠的到来。
这位箍桶匠技艺精湛且收费低廉,很快吸引了村里人的注意。然而,这也引起了本地箍桶匠曾大元的不满。一天,曾大元特意找到外地箍桶匠,提出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要求:制作一个非平底、带半圆盖子的特殊桶。面对挑衅,外地箍桶匠并未退缩,反而迅速完成了这个棘手的订单。他制作的茧形桶既实用又美观,高五尺,宽二尺,半圆形盖子可紧扣,适合横放滚动,是贮米的最佳选择。
然而,就在当天夜晚,曾大元被发现死在了自己订购的茧形桶内。县令鲍昌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仵作检验,确认曾大元是被人用硬物击打后脑致死,后被装入桶内窒息而亡。案件迅速在村里引起轩然大波,矛头纷纷指向了那位外地箍桶匠。
随着调查的深入,县令发现这位名叫张小七的箍桶匠是县城龙师傅的徒弟,为人平和但内心刚烈。然而,就在案件看似即将水落石出之际,张小七也被发现惨死在了江子湾村外,一把血斧头掉落在地。这起突如其来的命案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县令鲍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关键线索:曾大元的邻居曾五曾偷听到曾大元与张小七的争执,并目睹了案发经过。原来,张小七在送桶到曾大元家时,两人因价格问题发生争执并扭打在一起,曾大元不慎撞柱身亡。张小七为了掩盖真相,将曾大元装入桶内离开。然而,这个解释并不能解释为何张小七也会被杀害。
案件陷入僵局之际,鲍昌决定再次审视茧形桶。他亲自钻入桶内,发现桶盖虽紧闭,但上面有一个小孔用于透气,防止米发霉。这意味着曾大元被装入桶内时并未立即窒息而亡,真正的死因另有蹊跷。经过进一步调查,鲍昌发现曾大元的儿媳曾偷偷回家,看到公公在桶内挣扎,却故意将桶盖上的小孔堵住,导致公公窒息而死。
原来,曾大元的儿媳对公公长期以来的不务正业和挥霍无度早有不满,尤其是公公将钱花在情人黎三娘身上,导致家里穷困潦倒,连儿子生病都没钱医治而去世。因此,她心生怨恨,借机杀死了公公。
最终,在县令鲍昌的抽丝剥茧下,这起离奇命案终于真相大白。曾大元的儿媳和黎三娘都因各自的罪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张小七,这位无辜的箍桶匠,也成为了这场悲剧中的一个牺牲品。
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在法律的公正裁决下,真相最终得以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