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时,思考成为了连接人类与机器智慧的桥梁。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如今也成为了AI技术发展的新航标。随着OpenAI在今年9月中旬悄然推出o1模型,一系列旨在强化推理能力的AI模型纷纷亮相,如通义千问的QwQ、deepseek的R1、Kimi的K1以及智谱最新发布的GLM-Zero初代版本。
岁末年初,一场别开生面的“推理模型年终大考”悄然拉开帷幕,旨在通过一系列贴近日常生活的挑战,揭示这些AI“理科生”的长短板。本次测试并非基于专业数据集,也不追求严格的排名,而是旨在通过高中数学题、编程挑战、逻辑推理等题目,模拟人们日常可能遇到的场景,如辅导孩子作业、应对面试难题或参与剧本杀游戏。
考试规则精心设定,包含六道考题,涵盖数学计算、编程能力和逻辑推理三大方面,分别通过高三数学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以及编程题、逻辑题和海龟汤问题来测试。评分体系综合考虑推理结果(60%)、推理过程(25%)和推理时间(15%),确保评价全面且公正,同时设定兜底分数60分,以应对单次测试的不确定性。
在这场智慧较量中,五位考生——OpenAI o1、通义千问QwQ-32B-preview、deepseek深度思考(R1)、Kimi视觉思考版(K1)和智谱GLM-Zero——各显神通。第一道数学单选题中,所有模型均迅速且准确地给出了答案,o1模型以其高效的推理过程脱颖而出,而GLM-Zero则展现了最接近人类思维的解题路径。
进入多选题环节,难度升级,o1、GLM-Zero和QwQ成功解锁正确答案,而Kimi和deepseek则遭遇了挑战。GLM-Zero和QwQ在解题过程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归纳与演绎能力,而o1则继续保持其简洁高效的风格,直接给出答案。
计算题是一道考验逻辑与计算能力的综合题,GLM-Zero和deepseek凭借其细致的思考过程脱颖而出,而Kimi和QwQ则因误解题意而误入歧途。编程题中,所有模型均达到及格线,GLM-Zero和Kimi的代码解释尤为详尽,对新手友好;o1则继续其高效风格,deepseek则提供了多种实现方式。
逻辑推理题和海龟汤问题则更多地考验了模型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微软面试风格的灯泡问题中,所有模型均给出了正确答案,但在细节处理上,deepseek和QwQ通过补充条件使答案更加严谨。海龟汤题中,o1模型的理解偏离了轨道,deepseek陷入思考僵局,而Kimi、GLM-Zero和QwQ虽未展现出创造性故事构建,但推理结果合理。
经过综合评估,各模型各有千秋,未形成明显的同质化趋势。o1以其速度和准确性领先,QwQ表现稳定,deepseek在数学和编程上表现出色,Kimi在逻辑自洽性上最佳,而GLM-Zero则以其全面的能力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国内推理模型的佼佼者。随着OpenAI o3模型的发布,国内模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智谱已明确表示将持续优化迭代,推出更强大的GLM-Zero正式版。
推理模型的进步不仅限于模仿人类思维,更在于其跨领域整合信息、生成新知识的能力,为人工智能向通用智能(AGI)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金融、医疗、法律等领域,推理模型的应用前景广阔,能够分析复杂数据、提供优化方案,助力决策过程。以医疗为例,基于推理的诊断模型可帮助医生快速排查病因,提高诊断效率,推动医疗智能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