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蓝色经济的广阔版图中,南极磷虾以其高达10亿吨的储量和60%的蛋白质含量,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资源。各国纷纷加快步伐,竞相开发这一潜在宝藏,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与进展,更是意义非凡。
山东,作为中国海洋科研与产业的重镇,凭借其完整的南极磷虾科研、捕捞、生产产业链,在这场蓝色资源的争夺战中占据了先机。青岛,这座海洋科研实力雄厚的城市,更是以其卓越的研究实力和多元化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南极磷虾科研领域独占鳌头。
自2009年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行动以来,青岛的科研人员便深度参与其中,从最初的探捕尝试,到成功提取出我国第一滴南极磷虾油,再到破译南极磷虾基因组图谱,每一步都凝聚着青岛科研团队的心血与智慧。今年初,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南极磷虾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更是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磷虾科研与利用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
中国海洋大学的姜国良教授,是亲历我国首次南极磷虾探捕的科研人员之一。他回忆道,2009年,我国首次启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他作为唯一一位教授级专家,随船前往南极进行探捕。面对未知的南极海域,科研团队用最原始的方法,一步步探索出南极磷虾的分布规律,历时近三个月,完成了93个站位的综合调查,捕捞磷虾1956吨。虽然数量不大,但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国后续南极磷虾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姜教授介绍,在船上,科研人员建立了临时实验室,对每网捕捞的南极磷虾进行取样留存和初步研究。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动物生物学研究室成功提炼出我国第一滴南极磷虾油,并成功出口海外,实现了我国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王新良副研究员,也多次前往南极进行磷虾科学考察。他利用科学探鱼仪,通过声纳技术对南极磷虾资源进行“人口普查”,为渔船提供精准的捕捞指导,也为国际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王新良表示,经过多年的持续调查,我国已经掌握了南极磷虾资源量的变动规律,为南极磷虾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南极磷虾的综合利用方面,黄海所的研究员冷凯良带领团队,开展了南极磷虾脂质和蛋白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他们通过提取磷虾油、制备小分子磷虾蛋白肽、进一步加工利用磷虾壳等方式,实现了南极磷虾资源的全利用,综合利用率高达60%左右。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南极磷虾的附加值,也为我国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岛在南极磷虾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不仅为青岛发展磷虾产业、深耕海洋经济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山东海洋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随着全球对南极磷虾资源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青岛将继续发挥其科研优势,引领我国南极磷虾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