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双十一”与“双十二”购物节接连而至,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政策日益受到关注。其中,“仅退款”政策因其便捷性迅速普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恶意退款行为,成为部分消费者“薅羊毛”的手段。
自2014年起,京东自营率先推出“仅退款”服务,随后拼多多、抖音电商、淘宝等平台也相继跟进,将此服务纳入售后体系。该政策初衷在于简化售后流程,保障消费者权益,尤其在生鲜、农副产品领域效果显著。然而,近年来,随着应用范围扩大,恶意退款现象频发,导致商家利益受损。
据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发布的报告显示,部分商家近一年遭遇的“仅退款”比例高达八成,而消费者中,有25%的人承认会因“薅羊毛”而使用该服务。更令人震惊的是,网络上公然售卖“白嫖课”,教授如何恶意退款,甚至形成组织化操作。
广东润鹏律师事务所律师卢杨奇指出,恶意退款行为不仅损害商家利益,长此以往,还将破坏电商生态,最终影响消费者自身。他建议,商家应依法维权,对恶意退款者提起民事诉讼。同时,平台应优化“仅退款”规则,明确适用范围,协助商家解决纠纷,而非单方面倾斜消费者。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也认为,维护良好的电商生态需平等对待商家和用户,平台不应鼓励普遍的“仅退款”,而应严格限定其适用范围。202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多家电商平台共同发布了规范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的倡议,多家电商平台也主动优化“仅退款”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