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回购热潮不死,创业圈何日能活?真相揭秘!

   时间:2024-08-26 19:17:44 来源:ITBEAR作者:钟景轩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8月26日消息,在创业的热潮中,一种被称为“回购”的机制,如同阿刻戎河一般,成为了创业者与成功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关乎创业者的命运与梦想。

近期,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深创投)因批量起诉被投企业,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据披露,近一年半内,深创投发布了38起诉讼法律服务采购公告,其中35起与触发回购、对赌条款有关。这些条款的触发,多因被投企业未能完成上市或承诺的业绩。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1月至7月间,此类诉讼案件数量相比2023年全年增长了69%,诉讼费预算金额也增长了82%。

深创投投资于这些项目的本金从500万到2亿元不等,如此密集的回购诉讼在国内一级市场尚属首次。据ITBEAR了解,一级市场一直有“回购诉讼无赢家”的说法,每一起触发回购的案件,都标志着创业之路的惨烈终结。回购条款虽然为投资人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却让创业者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因此倾家荡产。

创业者之所以选择融资,本就因为资金不足。创业失败后再承担巨额回购金额,逻辑上显然不合理,也严重打击了企业家精神。回购条款本应是投融资机制中的非必要环节,但在国内,由于多重原因,它已成为业内主流的风控机制之一,甚至出现了“不签回购协议就拿不到融资”的现象。

为了及时获得融资、保证项目运行,创业者不得不妥协。然而,在后续的创业过程中,他们却陷入了“进取还是固守”的决策困境。一方面需要加速企业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却几乎没有任何容错余地。巨大的压力之下,企业发展步履维艰,创业者也难以放手一搏。

更为严峻的是,许多回购条款的约定已经脱离了创业企业的实际经营状态和预期。近两年,IPO放缓、外部环境波动剧烈,投资如期实现退出的概率并不高。这也是近期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冲突频发、屡屡登上热搜的原因。

一旦进入法庭,起诉方大概率会获胜。被投企业创始人承担回购责任的请求,几乎能得到司法部门100%的支持。然而,这些创始人往往因为无法履行回购义务而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背负巨额债务、限制消费,从此成为“老赖”,很多人终生难以翻身。

这种现状,究竟是鼓励创业,还是对创业者的诅咒?许多失意的创始人,如罗永浩、韩东等,最终选择直播带货作为救赎之路。

对于投资人来说,回购条款虽然提供了一种“形式上稳健”的防风险措施,但其实际保障效果却非常有限。回购条款甚至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使得优质项目排斥回购、对赌约定,而风险较高、融资困难的项目则更愿意接受这些条款。

投资完成后,有回购条款的“托底”,投资人可能会放松对项目的跟踪和关注,甚至忽视重大风险点,导致投后管理失控。即便有回购、对赌条款,投资失败的安全垫也未必能全部兑现。

以在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人民币基金为统计口径,目前风投、私募使用回购权的项目比例超过90%。相比之下,在美国这一机制的发源地,回购条款的应用却并不普遍。2023年第四季度,硅谷的投资项目中回购权使用比例已降至2%。

国内回购条款的盛行,与国资背景投资机构的推动密不可分。美元基金退潮后,国资成为创投主力。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风险偏好较低,甚至容不得一点风险。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回购条款来保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底线。

然而,创业公司5年内的存活率不会超过5%,能实现上市的比例更低。现实与用回购条款追求的“无风险”之间形成了悖论。回购条款的兴盛无限放大了创业风险,最终可能导致无人敢去创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