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整体产业潜在市场空间已突破万亿元大关。速溶、即饮、现磨三大细分领域同步发力,形成多元化消费格局。凯度数据预测显示,2022至2025年间中国咖啡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12.5%,其中现磨咖啡以21.56%的增速领跑,特别是在北上广成等核心城市,咖啡消费量持续攀升。尽管增长显著,但人均咖啡消费量仍不足发达国家水平的十分之一,市场扩容空间依然广阔。
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经历三阶段演变:初期作为时尚符号象征摩登生活,中期咖啡馆构建社交空间,近五年则进入产品体验驱动阶段。雀巢大中华区咖啡品牌沟通与创新总监赵雪玫指出,这种转变带来六大消费趋势。首当其冲的是首杯咖啡选择变迁,2023年现制咖啡占比从30%跃升至39%,一线城市现制咖啡成为主流选择。消费频次方面,凯度数据显示超六成消费者每周饮用3-5杯,饮用时段向全天候延伸,早咖晚咖比例逐年提升,功能需求从提神醒脑转向情绪治愈。
消费场景呈现突破性拓展,形成四大核心场景:正式场合(商务会谈、加班办公)、休闲时光、健康管理、自律时刻。其中商务社交场景增长迅猛,健身搭配咖啡等悦己场景成为新增长点。品牌创新随之跟进,饮食伙计推出电解质咖啡切入运动场景,户外、城市漫步等出游场景成为品牌探索新方向。这种场景革命为企业创造无限可能,从产品配方到包装形态都将面临重构。
在高速增长背后,细分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线上渠道经历传统电商向内容电商的转型,对品牌运营能力提出全新要求:货架电商需精通爆品打造与流量运营,社交电商则要掌握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等复合技能。价格战蔓延至全品类,倒逼品牌构建供应链护城河。线下渠道呈现两极分化,传统商超准入门槛高企,会员制卖场更看重质价比与创新趋势引领能力。
现磨咖啡市场马太效应显著,头部品牌通过9.9元价格战与跨界联名持续挤压生存空间,供应链端呈现巨头自建趋势,低价竞争抑制创新投入。面对行业洗牌,明谦咖啡联合创始人涂伟城提出"慢哲学":在产品品质打磨与品牌定位取舍上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盲目扩张。这种反思折射出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深层转变,如何在增速与质量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中小品牌突围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