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51岁兴业银行老将刘宗治“空降”兴业基金,固收占比超九成难题待解

   时间:2025-10-18 02:40:3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兴业基金近日迎来重要人事调整,原董事长叶文煌因到龄退休正式卸任,新任董事长刘宗治于10月16日履新。此次高层更替标志着这家“银行系”公募机构完成核心管理层的新老交替,引发市场对机构战略转型的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1岁的刘宗治具有深厚的兴业银行背景,其职业生涯始终围绕投行业务展开。履历显示,他曾担任兴业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企业金融总部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及风险总监等职,后升任投行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最终出任该部门总经理。这种长期深耕投行领域的经历,使其成为兴业基金转型进程中的关键人物。

作为兴业银行控股90%的子公司,兴业基金的“银行系”基因深刻影响着其业务结构。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该公司管理规模达4539.64亿元,其中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合计占比超92%,达到4184.56亿元。这种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导的格局,既源于控股股东的渠道优势——超过80%的基金通过兴业银行代销,也反映出机构在权益类产品布局上的相对滞后。

今年以来,兴业基金已发生多起高层变动。7月,原副总经理张顺国转任督察长,其职责从业务管理转向合规监督;9月,具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等多领域经验的蒲延杰加入,出任总经理助理。值得关注的是,蒲延杰曾担任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并在申万菱信基金负责过权益投资部门,其跨机构从业背景或为权益业务发展带来新思路。

在产品业绩方面,兴业基金呈现明显分化。Wind数据显示,200余只产品中虽有4只年内回报超40%、38只回报在20%-40%之间,但高收益产品普遍规模较小,9只回报超40%的产品中有6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6只百亿级产品年内回报仅约1%,且3只出现负收益。这种“大而不强”的特征,凸显出机构优化产品结构的紧迫性。

规模扩张成为兴业基金今年最显著的标签。相比2024年末的3466.94亿元,其管理规模在9个月内激增1072.7亿元,增幅达31%。其中债券型基金增长近450亿元,货币型基金增长480亿元,固收类产品仍是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与同为“银行系”的交银施罗德、浦银安盛基金规模下滑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逆势增长引发行业对“银行系”公募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

面对公募费率改革与产品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新任管理层面临转型压力。兴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将在巩固固收领域优势的同时,加快权益产品线布局,通过完善主被动权益产品体系,构建“固收+”产品矩阵,以实现投资者长期价值回报。业内人士分析,刘宗治丰富的投行经验与银行系资源整合能力,或将推动机构在资管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方面取得突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