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贝因预制菜争议陷入舆论漩涡时,同样以预制菜为特色的萨莉亚却未遭非议,反而因9元的奶油蘑菇汤、15元的番茄培根意面等低价菜品持续吸引消费者。这家源自日本的意大利菜连锁品牌,凭借人均40元的亲民价格和工业化生产模式,在中国市场稳步扩张。
根据萨莉亚最新发布的2024/25财年财报,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海外分部营收同比增长7.4%至838.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5亿元),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8%至101.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财报指出,利润下滑主要源于新店扩张带来的成本增加。截至2025年8月31日,萨莉亚在中国内地门店总数达497家,较去年同期新增82家,其中上海、广州、北京分公司分别运营197家、222家和78家门店。
自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萨莉亚凭借“意大利沙县”的定位深耕市场。随着消费趋紧,其性价比优势愈发凸显。财报显示,海外销售额从2021年的401.1亿日元增长至2025年的838.03亿日元,客流量从6411万人增至9459万人。即便在扬州、嘉兴等新城市开店,仍能引发社交平台上的排队讨论。
10月16日晚6点,深圳万科里萨莉亚门店内座无虚席,店员表示晚市常需等位。该店8成以上顾客为家长带儿童用餐,一位家长直言:“孩子想吃,不在意是否预制菜。”这与西贝形成鲜明对比——西贝曾因儿童套餐使用两年保质期冷冻西兰花遭抵制。
尽管萨莉亚过去四年客单价从30元涨至42元,但其菜单包含汤、前菜、意面等9类近100个SKU,70%产品定价低于20元,仍保持高性价比。在预制菜备受质疑的背景下,萨莉亚通过标准化供应提供了类似麦当劳的稳定性,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然而,高度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也面临成本压力。中国内地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83.5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降至63.0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97亿元),三家分公司利润均双位数下滑。财报显示,销售管理费用上涨是主因,人工成本增加和持续拓店导致利润被压缩。
为应对挑战,萨莉亚加速下沉市场布局。此前其门店9成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今年已进入肇庆、湛江等低线城市。低线城市更低的人工和租金成本,有望提升盈利能力。同时,萨莉亚设立中国总公司管理全国门店,并在武汉成立全资子公司,计划填补华中市场空白。
供应链建设也在同步推进。2024年,萨莉亚宣布投资3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在广州建设新工厂,生产酱汁、意面和披萨等产品,预计2026年1月投产。社长松谷秀治表示,新工厂将支持中国门店增至1000家,并重现日本经济低迷期以低价快速扩张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