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全球科技产业的“豪赌”正在上演,而主角正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OpenAI。这家公司近期以惊人的速度与英伟达、AMD、甲骨文、博通等科技巨头达成一系列巨额合作协议,总额高达数万亿美元,将AI产业的竞争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甲骨文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凭借与OpenAI签订的五年3000亿美元云服务协议,其股价单日飙升36%,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大关。AMD同样收获颇丰,与OpenAI的合作公告发布后,市值单日暴涨近700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AI产业正在经历从“理性投资”到“战略押注”的根本性转变。
传统科技巨头的投资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以阿里巴巴和谷歌为例,这两家公司的AI投入仍停留在“利润表投资”阶段。阿里巴巴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其资本支出占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比例为84.6%,谷歌同期比例为61.9%。这种投资模式本质上是将部分运营利润用于AI研发,属于相对保守的策略。
OpenAI与甲骨文的交易则开创了“资产负债表投资”的新模式。根据协议,OpenAI承诺从2027年开始连续五年购买甲骨文的计算能力,总额达3000亿美元。但这项交易的前提是甲骨文必须先扩建数据中心,为此甲骨文计划发行约180亿美元新债务。这种“双负债”模式标志着AI竞争正式进入融资驱动的新阶段。
“我们现在就是在赌一个时代。”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在近期访谈中直言不讳。这种战略转型在AMD与OpenAI的合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AMD实质上“出让”了10%股份给OpenAI,后者再用这些股份购买AMD的GPU。这种股权融资模式与马斯克旗下xAI从英伟达获取算力的方式如出一辙,都体现了AI产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在这场资本狂潮背后,OpenAI正在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AI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以OpenAI的AI技术为核心,英伟达提供基础算力,甲骨文负责数据中心建设,AMD和博通补充算力与定制芯片。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个生态系统正在形成统一的入口标准——ChatGPT有望成为连接用户与各类服务的核心界面。
调研机构Menlo的数据显示,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将ChatGPT作为首要AI入口。这一现象与高通提出的“AI是新的用户界面”理念不谋而合。在端侧智能领域,AI正在取代传统的UI交互方式,用户无需点击特定图标,AI将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智能服务。这种变革正在重塑科技产业的竞争格局。
但这场豪赌也伴随着巨大风险。当前AI投入的预期收益高度依赖未来AI技术的商业化能力。如果AI产生的营收和利润不达预期,将导致严重的“价值毁灭”。更现实的问题是,现有算力基础设施已难以支撑AI技术的快速发展。阿尔特曼透露,算力不足已经影响到新功能和新产品的推出。
这种困境在Sora2视频生成模型的爆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该模型在国庆期间上线后,下载量在3天内达到顶峰,但随后因算力不足导致用户体验大幅下降。国内AI产品也面临类似问题,如豆包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创建的对话在几十轮后就会出现记忆错误。
在这场变革中,科技巨头们正通过结盟方式共同“吹大”AI产业规模。这种策略虽然面临泡沫破裂的风险,但也为AI技术的普及创造了必要条件。正如阿尔特曼所言:“你得发电,你得建所有实体基础设施,你得搞定芯片制造的产能。”这场AI革命正在改写科技产业的底层逻辑,而OpenAI无疑站在了这场变革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