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传统商场遇冷:即时零售兴起、消费理性,商场如何转型重获青睐?

   时间:2025-10-13 18:05:3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百盛复兴门店即将于年底关闭的消息,近日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作为百盛集团在中国内地的首家门店,这座1994年3月开业的商场,见证了中国零售业近三十年的变迁,如今却成为行业寒冬的最新注脚。从永辉到九毛九,从沃尔玛到星巴克,一场前所未有的关店潮正在席卷全国商超餐饮领域。

数据直观展现了这场变革的剧烈程度:2025年上半年,永辉关闭227家门店,九毛九集团关停88家,步步高也有4家门店退出市场。若将时间轴拉长至最近两年,沃尔玛、星巴克等国际巨头同样出现在关店名单中。这些曾是城市消费地标的商业体,为何集体陷入生存困境?

即时零售的崛起彻底改写了消费规则。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新鲜蔬果与生活用品半小时内即可送达,这种效率是传统商场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零食专卖店、品牌折扣店等新兴渠道凭借价格优势快速扩张,进一步挤压着传统商场的生存空间。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心态已发生根本转变——面对各类促销活动,他们更倾向于"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传统商场千篇一律的品牌组合与运营模式,显然无法满足这种理性消费需求。

传统百货的商业模式缺陷在此次危机中暴露无遗。多数商场采用品牌联营模式,不直接掌控商品、库存与定价,本质上只是商业地产运营商。当市场环境剧变时,这种重地产、轻运营的模式显得尤为脆弱。设施老化问题同样突出:运营十余年的商场,其动线设计、硬件设施已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而随着15-20年租约陆续到期,高额租金与维护成本更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百盛闭店需支付1170万元违约金,永辉则产生8.27亿元租赁赔偿与资产报废损失。

但行业寒冬中并非没有生机。南京德基广场的成功转型提供了典型样本:通过引进稀缺品牌、打造网红场景、举办艺术展览,将"艺术+商业+科技"深度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消费体验。这里集齐95%以上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实现高奢珠宝大满贯,从单纯购物场所升级为生活体验空间,最终跻身全球知名商业体行列。德基的案例揭示:体验化、差异化才是商场突破困境的关键。

从行业发展规律看,这场关店潮实质是行业自我净化的过程。永辉在2025年上半年关闭227家亏损门店的同时,对124家门店进行线上业务改造,尽管调改期仍面临收入下滑压力,但这种"关低效、优存量"的策略,标志着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消费者需求重构正在发生:即时零售满足便利性,折扣渠道提供性价比,市场正通过自然选择完成优胜劣汰。

当消费者可以用更高效、更实惠的方式满足日常需求时,传统商场必须重新思考定位。那些能提供独特体验、精准匹配消费需求的商业体,依然有机会赢得市场。毕竟,消费者从未拒绝"逛"本身,他们只是不再接受毫无特色、千篇一律的商业空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