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中国外卖行业正式迎来首个系统性国家标准。这一覆盖5.45亿用户、年交易规模达1.2万亿元的产业,通过规范平台收费、促销行为、商户准入、骑手权益等关键环节,直击行业长期存在的恶性竞争、食品安全隐患、劳动者过劳等痛点,为万亿级市场构建起公平竞争的底线框架。
针对平台收费规则复杂导致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怪圈,新规明确要求平台将收费项目精简为技术服务费、配送服务费、推广服务费三大类,禁止增设其他费用。同时要求公示收费计算方式、结算周期及推广效果数据,并建立基础佣金逐年下调机制,对月订单量低于500单的中小商户实施费用减免。某连锁餐饮负责人表示,此前门店需应对6类费用叠加阶梯计费规则,新规实施后财务核算效率提升40%。
在促销行为规范方面,新规直指平台转嫁成本乱象。2025年上半年某头部平台“百亿补贴”期间,要求商户承担50%促销成本,导致30%中小商户利润压缩至5%以下。新规明确禁止平台将促销成本转嫁给商户,要求“满减”“折扣”等活动实际成交价不得低于成本价,并禁止强制商户参与促销。某平台战略部负责人预测,行业营销费用占比将从18%降至12%,倒逼平台转向服务能力竞争。
食品安全管控方面,新规建立“三证一址”核验机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时核验营业执照,对接地方监管部门数据库查验食品经营许可证,要求平台每月抽检从业人员健康证,并利用LBS定位技术验证经营地址。2025年8月某平台因未核实商户地址被罚200万元,新规实施后此类违规成本将升至营收的5%。针对订单高峰期服务崩溃问题,引入智能接单控制系统,当订单量超过日常150%时自动触发预警并限制新单接入,测试显示可降低35%订单取消率。
骑手权益保障成为改革重点,新规建立接单时长与数量双重管控机制:骑手连续工作4小时需强制休息20分钟,单日接单上限设定为80-120单,并通过手机传感器监测骑行速度、急刹车频率等数据。薪酬体系方面,要求每单配送费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30,对持有急救证、熟悉特殊路况的骑手给予技能补贴,强制平台为全职骑手缴纳工伤保险。某平台试点数据显示,骑手月均收入从6800元提升至7500元,离职率下降18%。
行业生态重构呈现多方共赢局面。平台从“流量贩子”转型为“服务提供商”,某平台CFO测算收费透明化后短期营收可能下降15%,但商户留存率提升将带动长期价值增长。商户得以专注品质升级,上海某老字号餐饮品牌复购率提升12%。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要求平台在APP首页设置“服务质量公示栏”,实时显示商户评分、骑手合规率等数据,83%受访用户认为信息透明度提升是最大改进。
这场规则变革具有全球示范意义。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国外卖新国标首次将食品安全、公平竞争、劳工权益纳入同一标准体系,通过大数据动态监管和四方共治机制,为全球数字平台治理提供了可复制框架。当规则正式实施,行业将呈现竞争格局理性化、产业生态健康化、治理模式标准化三大趋势,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