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2025金刚石产业大会上,一系列行业报告与研究成果集中发布,为超硬材料产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勾勒出清晰轮廓。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石,超硬材料正以“工业牙齿”“终极半导体材料”的定位,深刻影响着精密光学、半导体封装、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联合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超硬材料产业集聚区发展竞争指数(2025)》显示,我国超硬材料产业已形成覆盖原材料、合成技术、制成品及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金刚石产量占全球95%以上,培育钻石产能达全球半数。截至2025年7月,全国相关企业数量达4.15万家,年均增速超15%,有效发明专利达3.49万件,同比增长11.1%。
从产业布局看,河南、河北、江苏、广东、山东五省聚集了超60%的超硬材料企业。其中,河南作为产业发源地,以超90%的工业金刚石产能和80%的培育钻石产能稳居全国首位。郑南商许超硬材料集群作为全国唯一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代表,构建了以郑州为核心,南阳、许昌、商丘协同发展的全球最完整产业体系。该集群拥有2981家企业,占全省总量的61.1%,其单晶、微粉、复合材料及培育钻石的市场占有率均超80%,核心装备六面顶压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更突破95%。
郑州高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尤为显著,300余家超硬材料企业占全国高新区总量的26.7%,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表现突出。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指出,1963年中国首颗人造金刚石在郑州诞生,历经60余年发展,当地已形成人才、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三磨所、华晶、四方达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郑州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出口货值超21亿元。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旭强调,超硬材料已成为支撑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战略材料。分会秘书长孙兆达在《超硬材料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披露,近五年我国金刚石出口量累计突破204.2亿克拉,年复合增长率6.8%;加工钻石出口量达8572万克拉,年复合增长率44.4%。但产业仍面临“中上游材料集中、下游应用分散”的结构性矛盾,需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针对工业端发展,《竞争指数》提出建设产业治理数字化平台,打造全国首个超硬材料产业“大脑”,通过龙头企业信息库、招商数据库等大数据应用,为集群发展提供智能决策支撑。同时,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加速纳米聚晶金刚石、功能金刚石等前沿技术攻关,促进产业与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在消费端,国内培育钻石市场认可度不足的问题亟待破解。河南企业通过拓展汽车、手机、日用品等应用场景,并与知名IP联动,推动线上与体验式消费。孙兆达透露,部分直播间月销量已达数百万元,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佘丁顺发布的培育钻石价格指数及数字化产业平台,通过专业算法和供需反馈机制,提供价格基准与决策依据,并集成在线交易、库存共享、供应链金融等功能,支持跨境结算与物流配送,助力全球产业枢纽建设。
“2025年将成为培育钻石发展的‘元年’。”佘丁顺表示,数字化平台将推动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分赛道竞争,通过全产业链库存共享和数字化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随着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中国超硬材料正以全球领先的产能和技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