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预制菜行业因罗永浩与西贝的争议事件再度成为市场焦点。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消费市场迎来传统旺季,投资者对大消费板块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邀请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就预制菜、白酒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遇展开深度对话。
吴越拥有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及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深耕证券研究领域8年,自2013年加入嘉实基金后,长期负责食品饮料、轻工等行业的研究与投资工作,目前管理嘉实消费精选、嘉实内需精选等基金产品。
针对预制菜行业的投资价值,吴越提出“短期承压、长期向好”的判断。他指出,西贝事件虽在短期内可能对部分供应链企业造成业绩冲击,但从行业中长期发展来看,国家标准的出台将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规范化、品牌化与集中化。“当前行业门槛低、格局分散,食品安全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突出,根源在于过去十年野蛮生长阶段缺乏统一监管。”吴越认为,此次舆论事件或成为倒逼行业监管落地的催化剂,为优质龙头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对于白酒板块,吴越明确表示“明年存在重大投资机会,当前估值已处于绝对底部”。他分析称,白酒行业的商业模式与长期增长逻辑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商务活动持续活跃、传统文化消费习惯延续,白酒的生命力就将延续。当前板块分歧显著,超90%的基金产品未配置白酒资产,反而可能成为布局窗口期。
在谈及新消费领域时,吴越提醒投资者需破除“板块化”思维。他指出,今年真正符合新消费特征的企业不足50家,每家公司均代表不同细分赛道,业务差异显著。建议采用自下而上的个股分析方法,重点关注在宏观压力下仍能保持业绩增速的“消费成长股”。这类企业无论在消费景气上行还是下行周期中,均能展现较强的盈利韧性。
对于预制菜板块的估值问题,吴越认为需结合消费大环境综合判断。当前A股预制菜相关公司超30家,但真正以预制菜为主业的企业不足10家,总市值未超千亿元。今年板块表现低迷,主要受宏观经济、内需疲软及餐饮行业营收下滑影响。随着四季度PPI边际上行拐点显现,消费板块有望迎来企稳反转,预制菜作为餐饮供应链重要环节,或将受益于行业复苏。
在甄别预制菜优质企业方面,吴越建议普通投资者保持谨慎。他指出,行业研究需深入产业链上下游,分析企业核心品类、成本结构、客户资源及成长方向等竞争优势,这对个人投资者的资源与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专业问题应交由专业机构处理,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学习行业知识、走访经销商等方式逐步积累认知。
针对白酒行业长期增长空间,吴越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其一,中国经济远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地产与地方债务周期已平稳过渡,宏观经济韧性仍强;其二,白酒消费具有情感与社交属性,中高端产品价位段存在长期升级趋势;其三,当前行业需求健康,库存水平中性,终端零售商库存偏低,类似2015-2016年周期底部特征。结合估值低、股息率高、机构持仓低等指标,板块下行空间有限,上行弹性充足。
对于四季度消费板块配置策略,吴越建议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短期至明年春节期间,白酒板块存在预期差修复机会,可能成为新周期起点;二是新消费领域中,黄金珠宝、IP潮玩、宠物经济等赛道虽因情绪波动回调,但基本面依然稳健,四季度估值切换或驱动业绩反转。同时需警惕市场风格再平衡风险,传统消费顺周期板块交易热度处于低位,存在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