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9月1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仅半小时,甲骨文(Oracle)因触发“波动阈值”规则两度暂停交易。复牌后股价持续攀升,最终收于328.62美元,单日涨幅达36%,创下1992年上市以来最高纪录。当日标普500指数仅微涨0.3%,纳斯达克指数涨幅不足0.6%,凸显甲骨文股价异动的特殊性。此次市值单日激增2440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耐克或两个高盛。
引发市场剧烈反应的核心,是一份标注“2027”的巨额合作协议。甲骨文与OpenAI签署的五年期算力供应合同总价值达3000亿美元,年均投入600亿美元,创下云计算领域单笔交易纪录。该金额超过甲骨文过去四个季度云基础设施营收总和的两倍,直接推动其云合同收入单季新增3170亿美元。公司同时预测,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增长77%至180亿美元,未来四年收入规模将呈指数级扩张。
最新财报显示,2026财年首季甲骨文实现营收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云计算业务表现突出,收入达72亿美元,增幅28%;云应用(SaaS)收入38亿美元,增长11%。但传统软件业务收入下降1%至57亿美元。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增长8%至43亿美元。公司未实现履约义务(RPO)总额同比激增359%,达到4550亿美元,显示未来收入潜力巨大。
这场资本盛宴中,甲骨文董事长拉里·埃里森个人财富单日增加700亿美元。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其资产总额已达3640亿美元,与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3840亿美元的财富差距进一步缩小。公司CEO萨弗拉·卡茨在财报会议上透露,未来四个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分别达到320亿美元、730亿美元、1140亿美元和144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预期。
合作协议的技术细节显示,甲骨文将在得克萨斯州、犹他州等地建设至少10座GPU超级计算集群,总电力需求达4.5吉瓦,相当于两座胡佛水坝的发电量。这些设施将为OpenAI提供从模型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算力支持。作为附加条件,OpenAI的新推理模型将优先在甲骨文云平台部署,双方共享增值收益。这种深度绑定模式,使甲骨文从传统数据库供应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核心参与者。
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多家投行大幅上调目标价。Wolfe Research将目标价从300美元/股提升至400美元/股,对应市值1.12万亿美元;美银将目标价从295美元/股上调至368美元/股;杰富瑞和PiperSandler分别将目标价上调至360美元/股和330美元/股。这些调整显示,分析师普遍看好甲骨文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定位。
这场资本狂欢产生显著外溢效应。9月11日,A股市场数据中心及光模块概念股批量涨停,金信诺、易华录、华孚时尚等企业股价大幅上扬。港股方面,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最高涨幅超过14%。市场分析认为,若甲骨文模式被AWS、谷歌云等巨头效仿,上游GPU服务器、液冷设备、高速连接器等产业链将迎来爆发式需求增长。
全球AI服务器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IDC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达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突破2227亿美元,预计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15.5%。其中生成式AI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至2028年的37.7%。中国电信研究院报告指出,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为中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带动算力需求增长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中国科技企业的AI资本支出同样引人注目。阿里巴巴2025年2月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建设。9月11日,公司发行32亿美元零息优先票据,其中80%资金用于增强云基础设施。这种大规模融资被市场解读为为AI竞赛储备资金。但资本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也在累积,2025年8月美股科技七巨头市值占比达标准普尔500指数的34.1%,引发对资源错配的担忧。
甲骨文案例揭示出潜在风险。OpenAI在其营收中占比过高,若对方融资节奏或模型商业化不及预期,甲骨文的高额资本支出可能转化为闲置产能。摩根大通测算,为履行3000亿美元合同,公司需在2027年前投入约10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及购置GPU。而过去十二个月其自由现金流为-22亿美元,意味着必须依赖举债或股权融资,杠杆率可能从目前的1.8倍升至3倍以上。这种财务压力,为快速扩张的AI基础设施投资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