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价值14.7亿元的股权交易,让温州商人刘建国成为预调鸡尾酒行业的新焦点。作为港股上市公司本间高尔夫(HONMA)的掌舵人,他通过受让百润股份6.01%股权,不仅跻身第二大股东行列,更在短期内实现超亿元账面收益。这笔交易背后,既有资本市场的博弈逻辑,也暗含消费赛道跨界协同的深层考量。
根据百润股份披露的权益变动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晓东以23.337元/股的价格,向刘建国转让6300万股股份,总价达14.7亿元。交易完成后,刘晓东持股比例从40.59%降至34.58%,仍保持实际控制人地位,而刘建国则以6.01%的持股量成为第二大股东。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转让价格较协议签署前一日收盘价折让10%,但截至9月16日收盘,百润股份股价已攀升至25.44元/股,使得刘建国账面浮盈达1.32亿元。
对于入股动机,双方给出明确解释:刘晓东旨在优化股东结构、引入战略资源,刘建国则看好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然而市场对此存有疑虑——今年上半年,百润股份营收同比下降8.56%至14.89亿元,净利润减少3.32%至3.89亿元。其中核心业务预调鸡尾酒收入下滑9.35%,食用香精业务也出现3.91%的跌幅。面对主业增长压力,公司正全力推进威士忌业务布局,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极。
自2017年涉足烈酒领域以来,百润股份已累计投入超30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正式推出"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及"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系列产品,形成覆盖10余个SKU的产品矩阵。不过从财务数据看,威士忌业务尚未形成有效业绩支撑,公司仍需在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此次交易的受让方刘建国,其商业版图横跨多个领域。这位57岁的企业家现任本间高尔夫董事长,拥有34年商业管理经验。2011年,他先后完成两笔关键操作:将自主创立的奔腾电器以25亿元出售给飞利浦实现套现,同时斥资约1亿美元收购陷入破产的日本老牌高尔夫企业本间高尔夫51%股权,并于次年完成全资控股。在其运作下,本间高尔夫于2016年登陆港股,市值一度突破60亿港元。
不过本间高尔夫近年面临经营挑战。受全球供应过剩和行业竞争加剧影响,2025财年该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17.4%至216.72亿日圆,净利润由盈转亏至-2.64亿日圆。截至2025年3月底,其亚洲市场设有94家自营店,其中中国(含港澳)门店达46家。
从家电制造到高尔夫装备,再到预调酒行业,刘建国的投资轨迹看似跳跃实则暗含逻辑。行业分析师指出,威士忌与高尔夫运动存在显著消费人群重叠,两者在高端圈层营销、会员体系运营等方面具有协同潜力。刘建国在国际品牌运作和资本市场的经验,或能为百润股份的渠道优化、品牌升级提供助力,特别是在高端产品推广和国际化布局方面形成战略互补。
目前该笔交易已进入最后程序,待深交所合规确认及股份过户登记完成后即可落地。在预调酒市场增速放缓、威士忌业务尚未贡献显著业绩的背景下,这场资本与产业的跨界联姻,能否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范式,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