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与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围绕预制菜知情权的争议引发广泛关注。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西贝相关讨论暂告段落,同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预制菜法规,并表示将回归本职工作。这一表态被视为双方“停战”信号,而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问题持续发酵。
事件起因于罗永浩多次公开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却未明确告知消费者。西贝方面则强硬回应,创始人贾国龙称将起诉罗永浩,并公布其用餐食材细节,同时推出“罗永浩菜单”以示反击。西贝强调,餐饮行业不回避预加工菜品,但自身并非预制菜,且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为证明透明度,西贝宣布开放后厨供消费者查看,但媒体调查发现其部分食材存在长期速冻冷藏情况,尤其是儿童餐中的西兰花保质期长达24个月,引发“孩子吃的西兰花比实际年龄还大”的争议。
随着争议升级,新华社官方微信发布题为《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的文章,明确支持消费者对预制菜的知情权。文章指出,消费者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商家以现做现炒为名、实际使用预制菜却按现炒价格收费的欺诈行为。文章援引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强调餐饮环节应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保障消费者选择权。
法律界人士对此提出具体建议。上海澄明则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磊认为,监管部门应推动预制菜告知制度建设,要求餐饮企业在显眼位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并通过网站、APP等渠道提供查询服务。同时,需为消费者建立畅通申诉渠道,对隐瞒使用预制菜的企业依法处罚,并督促其调整宣传标语。
舆论普遍认为,罗永浩在此次争议中占据上风。其主张的消费者知情权与新华社文章立场一致,而西贝方面因对舆情和预制菜定义的误判,加之未充分考虑消费者情绪,导致被动局面。贾国龙在事件后期未再公开表态,西贝的沉默与罗永浩的“停战”声明形成鲜明对比。
此次事件暴露出预制菜行业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矛盾。尽管部分理性消费者不排斥预制菜,但隐瞒使用情况的行为严重损害信任。随着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公示,如何平衡行业发展与消费者知情权,将成为餐饮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