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券商在债券市场的投资表现呈现显著分化,自营业务与资管业务的发展路径各具特色。自营收入成为决定券商业绩的关键因素,而资管业务则在“固收+”策略的推动下实现普遍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券商正通过多元化策略和FICC业务布局,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自营业务收入分化显著,成为影响上市券商业绩的核心变量。据统计,36家A股上市券商自营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而6家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太平洋证券为例,其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6%,债券投资收益提升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反观粤开证券,受债券市场行情波动及同期高基数影响,自营收入同比下滑近32%。这种分化反映出券商在债市投资中的策略差异与风险管控能力。
资管业务则依托“固收+”策略实现突围。近20家上市券商资管收入同比增幅为正,特色产品成为增长引擎。例如,兴业证券旗下兴证资管截至6月末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1134.89亿元,较年初增长12%,创近五年新高。其策略核心在于深化“固收+”布局,通过现金管理、纯债产品等拓展机构合作边界。东吴证券分析师李勇指出,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产品兼具稳健性与收益优势,配置价值凸显,或成为资管业务重要增长点。
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券商自营业务的灵活性优势充分显现。今年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部分券商通过期货、互换等工具实现风险对冲与逆势获利。某券商自营交易员透露,与资管产品“天然多头”属性不同,自营业务可灵活运用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工具,在债市下跌时做空获利,有效对冲风险。例如,某券商通过提前加大股票配置、灵活切换资产类别,成功抵御债市波动冲击,提升组合稳定性。
多元资产配置成为自营业务新趋势。业内人士透露,今年部分券商在投资组合中纳入黄金、REITs等资产,增强收益弹性。在债市大幅下跌时,亦有券商通过做空操作实现可观收益。这与前几年依赖加杠杆做多城投债的“顺风”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更考验自营部门的交易能力与市场判断。
面对债市震荡与行业转型压力,券商正积极探索固收业务新路径。华泰证券固收团队提出四大突破方向:一是通过“固收+”拓宽能力圈,实现多元配置;二是深耕利差压缩、特定品种α等机会;三是探索固收量化、衍生品等新工具,把握海外投资机遇;四是发展债券ETF等工具类产品。FICC业务成为重要突破口,多家券商在半年报中强调其助力作用。
“固收+”产品的策略优化与资产配置调整亦是行业共识。中泰资管首席基金经理程冰指出,布局“固收+”需优先控制回撤,调整股票仓位是关键。可转债因“攻守兼备”特性,成为“固收+”产品的重要配置标的。通过动态调整资产比例,券商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定的收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