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堂近期悄然推出了一款标价27.9元的“医用敷料”,标志着这家知名化妆品品牌正式迈入医美修复市场的竞争行列。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用敷料”功效宣传进行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自然堂选择以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为突破口,进军这一新领域。
此次新品发布中,自然堂引入了一个名为“胶原空洞”的概念,声称这是其产品开发的科学依据。据自然堂介绍,无论是医美手术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皮肤损伤,都会加速皮肤中胶原蛋白的流失,从而形成所谓的“胶原空洞”。然而,记者向某公立三甲医院皮肤科专家求证时得知,“胶原空洞”并非一个医学上的专业术语,其科学定义及检测标准目前尚不明朗。尽管胶原蛋白流失确实与皮肤老化有关,但将其描述为“空洞”更多是营销上的措辞。
关于轻医美项目对皮肤的“微损伤”与胶原蛋白新生的关系,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看法。有研究显示,不同医美项目对胶原蛋白新生的刺激程度并不相同,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自然堂表示,此次推出的两款新品均取得了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遵循百万级无菌标准进行生产,其核心成分据称是100%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人体自身的胶原蛋白结构高度相似。
胶原蛋白类产品的生物利用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有研究表明,由于外敷胶原蛋白的分子量较大,难以穿透皮肤屏障,因此其实际效果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来支持。一位国内生物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技术门槛较高,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纯度存在差异,消费者应关注产品的具体技术参数和临床验证数据,而非仅仅被营销概念所吸引。
近年来,国家对械字号产品的市场监管日益严格。早在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了相关公告,对医用敷料产品的命名、功效宣称及说明书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美容”、“保健”等夸大性词语。美妆行业分析师李盈莹表示,械字号产品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其宣传内容和适应症不得超出注册证批准的范围。妆字号与械字号产品在监管要求上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化妆品范畴,后者则属于医疗器械。
自然堂并非首家涉足械字号市场的化妆品企业。据统计,近两年已有超过20家国内外美妆企业推出了械字号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价格方面,自然堂的重组胶原蛋白贴敷料定价适中,位于市场中端。械字号产品的成本构成中,注册申报、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建置等合规成本占据了较大比例。
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发出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械字号产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注册证号、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医疗器械产品并非化妆品,特别是用于创面护理时,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务人员。
随着医美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自然堂此次跨界进入医美修复市场,无疑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和市场竞争。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将是自然堂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