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波动频繁,却意外地让一些小型股票因出色的财务业绩走进了投资者的视野。能源国际投资控股(00353.HK),一家专注于油品与液体化工品码头租赁以及保险经纪业务的公司,便是这股潮流中的佼佼者。
尽管公司的规模并不庞大,但其财务数据却相当引人注目。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实现了约1.52亿港元的营收,净利润更是高达2.56亿港元,净利润远超营收水平,这在港股市场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公司的市盈率(TTM)降至不足1.5倍,市值维持在3亿至4亿港元之间。这种“低市盈率+高盈利”的组合,让一些投资者看到了价值投资的良机。
能源国际投资控股的盈利表现并非昙花一现。根据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的每股收益(EPS)已跃升至0.24港元,而去年同期仅为0.056港元,利润水平在短短一年内实现了数倍的增长。从传统的财务分析角度来看,这样的盈利数据无疑为公司的股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对其盈利的持续性仍持有一定的谨慎态度。
在投资策略上,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与能源物流紧密相连,市场需求稳定,加上保险经纪业务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使得公司具备一定的防御性。在当前港股整体估值偏低的背景下,这类低市盈率公司无疑具有较大的配置吸引力。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则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公司的利润表中可能包含了非经常性收益,如果剔除这些一次性项目,其真实盈利能力可能会大打折扣。公司业务集中度较高,市场规模有限,这也使得其在面对行业波动时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从市场反应来看,能源国际投资控股的成交活跃度并不高,机构覆盖率也相对有限,这导致其股价弹性相对较小。但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其低估值特征更加凸显。有投资人士指出,这类股票一旦基本面出现利好或分红预期,可能会迅速吸引资金的追捧。然而,如果财报无法维持高利润水平,股价回调的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能源国际投资控股在2010年前后完成了业务转型,从矿产资源领域转型至能源物流与保险业务。目前,公司的码头与仓储业务主要服务于液体化工品和石油相关产业链。业内人士表示,这类业务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与区域性需求密切相关,因此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公司的保险经纪业务则为其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为整体盈利提供了有力的补充。
综合来看,能源国际投资控股虽然体量不大,但估值极低,且短期内其亮眼的利润数据和低市盈率已经吸引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然而,市场普遍在等待更多证据来确认其盈利的持续性。对于中长期而言,公司能否在主营业务之外拓展新的增长点,以及能否维持稳定的股东回报,将是决定其估值能否真正修复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