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重拳出击,应对牟利性投诉举报激增问题
长沙市,这座备受欢迎的网红城市,近年来面临着职业索赔现象的严峻挑战。据统计,从2020年至2024年,长沙接收的职业索赔投诉举报数量激增近6.3倍,从3.2万件飙升至20余万件。这一趋势不仅让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应接不暇,更对正常市场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些投诉举报中,食品过期、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领域成为了牟利者的主要目标。这些领域由于问题易于发现、证据易于固定、处理易于协商,且往往伴随着奖励机制,因此成为了职业索赔者的“香饽饽”。去年,长沙市共接收处理投诉举报43.68万件,其中职业索赔投诉举报占比近半,个别经营主体甚至被职业索赔高达400余次。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去年12月长沙20多家蛋糕店遭同一人举报的事件。该人以“蛋糕上点缀了不能食用的鲜花,违反食品安全法”为由,要求商家赔偿,这一行为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长沙市决定主动出击,从源头管控、多部门联动、数据赋能等多方面入手,织密规制网络。2024年8月29日,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七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依法规范投诉举报处置 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的暂行规定》。这一规定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牟利性投诉举报进行了明确规制。
根据该《规定》,九种情形被认定为“不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多人使用同一电话号码或通讯地址进行投诉且信息明显虚假、购买或使用商品明显超出合理生活消费数量或次数、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问题仍购买以获取惩罚性赔偿等。这些规定的出台,为打击牟利性投诉举报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为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今年7月,长沙市牟利性投诉举报联合规制工作专班正式成立。该专班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委政法委等12个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建立牟利性投诉举报异常名录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对于通过夹带、掉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骗取赔偿或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长沙市将严厉打击,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将由公安及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举措无疑为打击牟利性投诉举报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