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际酒店巨头中国市场业绩承压,翻牌存量酒店成新增长点?

   时间:2025-08-21 12:13:35 来源:搜狐旅游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国际酒店集团陆续发布了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揭示了全球酒店业的最新动态。在全球市场中,尽管整体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各区域间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大中华区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业绩“洼地”。

具体来看,希尔顿中国和温德姆中国在大中华区的RevPAR(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出现了同比下滑。与此同时,洲际和万豪则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试图通过降价来刺激需求。尽管面临价格竞争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这些国际酒店集团仍然对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持乐观态度,并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

万豪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全球市场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尽管全球市场三大指标均呈正向增长,但大中华区的RevPAR却同比下降了1%,平均房价也下降了1.7%,入住率则微升0.5%。这一表现反映出当前大中华区宏观经济状况的疲软态势。万豪CEO卡普埃诺在财报会上表示,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主要受宏观经济疲软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但整体业绩仍好于预期。

洲际酒店集团的区域分化则更为显著。今年上半年,其全球市场及美国、EMEAA(欧洲、中东、非洲及亚洲除大中华区外)市场均保持增长,但大中华区的RevPAR同比下滑了3.2%,平均房价下降了3.6%,仅入住率实现了0.3%的微增。

温德姆集团在中国区的业绩下滑幅度更为突出。第二季度,该集团全球RevPAR同比下降3%,而中国区RevPAR同比降幅达8%,远高于全球水平。温德姆在财报中指出,中国市场业绩下滑主要受入住率下降和持续定价压力的影响。

希尔顿集团虽未提供中国市场具体数据,但其财报显示,亚太地区整体入住率同比微增0.3%,平均房价与去年持平,RevPAR微增0.4%。这一区域增长主要依赖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强劲表现,而中国市场则因团体及商务旅行需求减少而出现明显下滑。

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下滑,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密不可分。据LodgingEconometrics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中国新开业酒店数量大幅增加,在建及规划酒店项目总量也创下新高。随着本土酒店集团的崛起,如锦江、华住、亚朵等本土连锁品牌纷纷布局中高端市场,国际酒店集团的溢价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客群结构的变化也在倒逼高端酒店业转型。以往,国内高奢酒店普遍依赖“大餐饮、小客房”模式,但当前企业商务预算缩减、会议需求下滑以及宴会市场萎缩,使得这一模式面临挑战。消费者需求方面,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审美共鸣、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住宿需求也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驱动”。

尽管面临业绩增长压力,国际酒店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未动摇。在加速新店拓展的同时,盘活存量市场已成为其维持增长的核心路径之一。盈蝶管理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挂牌参加法拍的酒店数量众多,但成交数不足总量的一成,大量高端酒店存量亟待激活。叠加部分酒店项目管理合同集中到期,业内普遍预测未来市场将迎来翻牌高峰期。

头部国际酒店集团已纷纷加码存量改造赛道。万豪、雅高、温德姆等国际品牌都在积极寻求翻牌改造项目,以提升酒店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大型酒店集团依托其强大的会员体系与供应链优势,在翻牌过程中能够为门店持续导流,并在成本控制与运营效能方面展现出更显著的竞争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