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短剧热潮下的生死边缘:影视从业者连轴转,健康何以保障?

   时间:2025-08-19 17:01:5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影视圈血色警钟:连续工作极限挑战生命底线

近日,演员戴娇倩在社交媒体上发声,震惊地透露某剧组导演在连续工作七天后不幸猝死。她情绪激动地写道:“一躺下去人就没了,好多剧组人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炎炎夏日连轴转,再卷也不能不要命啊!”此言一出,迅速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这并非个例。早在四个月前,一名独立演员网友便揭露了剧组内的死亡名单,其中包括两位副导演和三名化妆师,他们或因过度劳累或因连续工作导致悲剧。当时,横店的地表温度接近50℃,古装演员身着厚重戏服在高温摄影棚内拍摄,甚至有“剧组热死两只鸡”的离奇新闻传出。

导演胡先生在北京某片场吐露心声:“晚上12点能收工,对演员来说就像中了彩票。”他回忆起五年前拍摄纪录片时,日均工作20小时是家常便饭,团队清晨6点开工,凌晨2点才休息,6点又要继续工作。转场途中,他们只能匆匆吃几口冷饭。

“小夜”意味着工作至午夜12点,日均16小时;“大夜”则是AB组轮换的24小时高强度工作。短剧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100集短剧要在7天内拍完,时间成为压榨劳动力的无情机器。演员申浩男曾创下8天拍200集的纪录,柯淳也连续工作了53小时。某服装助理控诉道:“没工资,每天只能睡4小时,还要挨骂。”

剧组内,速效救心丸成了常备药品。某灯光指导曾拿出一瓶红色小药丸说:“上个剧组发的,人手一瓶。”年轻演员在39.2℃的高烧下坚持拍完戏,有人21岁就开始依赖救心丸,朋友圈签名改为“新年愿望是别熬夜”。

回顾历史,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猝死的事件曾敲响警钟。近年来,影视从业者因过度劳累离世的消息屡见不鲜。2025年夏天,尽管“横店短剧女主猝死男主昏迷”的消息被证实为谣言,但背后折射出的影视圈过度劳累问题不容忽视。某剧组因主演拍到呕吐送医,竟用替身继续拍摄,制片人冷漠地表示:“景搭好了,钱按天算。”

职业病防治网的数据显示,影视从业者的颈椎病、腰椎病、焦虑症发病率高达常人的三倍。导演群体中,久坐剪辑导致颈椎反弓,压力诱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熬夜损害视力成为普遍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导演在剪辑室突发心绞痛送医时,手中仍紧握着分镜脚本。

影视圈的这种高压模式与草台班子的运作模式息息相关。制片人拿到投资后,往往匆匆组建团队,群演合同甚至靠口头约定。这导致了一种诡异的悖论:当《劳动法》规定8小时工作制时,影视圈竟为“争取12小时制”而欢呼。短剧的爆发更是加剧了这种压榨,横店每周有近百个短剧剧组在高温中赶工。

维权之路同样艰难。某艺人宣传郝女士透露,某次录制超时6小时,艺人拒绝继续,却被恶意剪辑成“耍大牌”。合同中的安全协议往往形同虚设,条款过于笼统,难以在真正发生意外时提供有效保障。郑锋事件更是揭露了群演没有正规合同的困境,从业者自我驯化,横店甚至有“猝死是入行投名状”的戏言。

(注:替代原文中未提供的图片链接)

然而,转机也在悄然发生。华谊、光线等公司启动了“健康拍摄计划”,强制每4小时休息15分钟,配备理疗师,并为高危岗位购买健康保险。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影视业首次被纳入监管重点。个人反抗同样展现出力量,某短剧男主在拍到第六天时摔掉通告单,要求充足休息或更换人员,迫使全组停工,制片人因此付出了更高的代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