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全球经济骤然减速。而今,数年时光匆匆流逝,消费世界却仿佛陷入了一场错综复杂的谜团之中。近日,美国零售业的三大巨头——沃尔玛、家得宝与塔吉特相继公布了其最新的财务报告,这些报告不仅揭示了各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如同一扇窗口,透视出美国民众消费习惯乃至深层经济心理的微妙变迁。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生活的直观感受便是手中的钞票购买力如何,哪些能买,哪些需省。而这些零售巨擘的财报,则如同一把钥匙,解锁了经济学专业术语背后的真实市场面貌,揭示出美国消费市场的鲜活脉络。其中,不少信息既引人深思,又略感寒意。
首先聚焦沃尔玛,这位美国零售业的“老大哥”,始终稳稳地服务于广大工薪阶层。其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每股收益预计达0.73美元,营收达到1755.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3.6%。本土同店销售额亦预计增长4.17%,尽管增幅略有放缓,但仍展现出稳健态势。这反映出,即便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民众对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并未明显缩减。柴米油盐,作为生活刚需,无论经济起伏,始终占据消费的重要位置。沃尔玛的稳健表现,如同一颗定心丸,彰显出消费基本盘的稳固。
接着看家得宝,这家专注于家居装修与建材销售的企业,其业绩与房地产市场及消费者信心紧密相连。财报显示,每股收益预计为4.70美元,营收454亿美元,增长5%。尽管受益于春季的小型装修项目,但在大额可选消费方面却感受到压力。这反映出,面对高昂的房产价值,普通美国人在进行大宗资产性消费时愈发谨慎,手头资金更趋紧张。
而塔吉特的状况则颇为耐人寻味。这家定位略高于沃尔玛、又不及家得宝“重资产”的零售商,主要服务于中产阶级日常购物需求,但其近期财报却不尽如人意。同店销售额预计下降3.03%,上季度已下跌3.80%,远低于预期。塔吉特的“掉队”,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它恰好处于一个尴尬境地:既无法吸引追求低价的消费者,也难以满足对大宗消费持观望态度的人群,就连过去支撑其业绩的中产阶级也开始精打细算,甚至“消费降级”。这标志着,曾经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正经历深刻转变。
从整体来看,这三份财报如同三棱镜,折射出美国消费者行为的微妙变迁。民众变得更加精明,更加注重价值与便利。食品杂货、服装与健康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反映出疫情下人们对健康与生活品质的重视。而“报复性旅行”的兴起,则彰显出人们在经历长时间压抑后,对精神层面满足感的强烈渴望,将积蓄用于体验而非物质堆砌。
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正在显现:搜索驱动的交易。如今,近半数的在线营收源自消费者通过搜索找到商品。这意味着,谁掌握了搜索入口,便掌握了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关键。零售商不仅要优化商品,更要优化搜索功能,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背后站立的,是那些大数据与算法驱动的互联网巨头,它们通过深度挖掘消费者购买历史,精准“投喂”广告与商品,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大数据所“驯化”。
从宏观视角来看,今年第二季度,美国零售业整体表现不俗。LSEG零售/餐饮指数追踪的199家公司中,行业整体盈利增长14.0%,远超预期。其中,综合性零售商尤其是亚马逊等巨头盈利暴涨,再次印证了数字时代下线上线下融合与供应链优化的重要性。同店销售额亦整体增长3.1%,服装行业尤为亮眼,反映出人们在日常穿着上依然愿意投入,对品牌和个性化的追求并未因经济压力而完全消退。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仍是那些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折扣零售商,如沃尔玛与Costco,它们的同店销售增长远超预期,再次证明在经济不景气时,提供高性价比商品的商家总能赢得市场青睐。消费者依旧愿意消费,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在这场零售业的“冰与火之歌”中,有人欢喜有人愁。背后折射的,是消费者心态的深刻转变、数字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以及经济大环境重塑下的市场“大洗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它究竟会将普通人的钱袋子带向何方,仍需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