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金融界,迈克尔·巴里的名字再度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位华尔街传奇人物,曾因准确预见2008年次贷危机而声名鹊起,如今,他的投资策略正经历一场戏剧性的转变,焦点直指中国资产。
8月14日,巴里掌舵的Scion资产管理公司公布了二季度持仓报告,其中一项重大调整尤为引人注目:巴里不仅全面抛售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中概股的看跌期权,还积极增持了这些公司的看涨期权。这一转变与他一季度时的策略大相径庭,当时,面对市场动荡,巴里几乎清空了所有中概股的多头仓位,转而大举押注市场下行,买入大量中概股的看跌期权。
事实上,巴里与中国资产的渊源可追溯至2022年四季度,当时他已开始重仓持有阿里巴巴、京东等中国科技巨头。然而,进入2023年一季度,海外市场波动加剧,迫使他采取了更为保守的策略。但仅仅数月之后,中概股的强劲反弹彻底扭转了他的看法。
自2023年初以来,中概股整体呈现强劲复苏态势,多只个股涨幅惊人。以虎牙为例,其股价在短短数月内飙升逾24倍,成为市场中的耀眼明星。华米科技、移动财经、天境生物、悦航阳光等个股的涨幅也均超过200%。市值排名前十的中概股中,阿里巴巴、京东、携程、百济神州等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这一系列亮眼表现背后,是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韧性的重新认识。高盛集团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已升至近年来的高点。这一趋势在高盛6月和7月的全球路演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巴里的策略调整并非个例。多家外资机构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积极态度。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认为,中国资产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高度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持续的人才红利以及在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实体经济优势正在改变国际资本对中国的传统认知,使其更加关注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基本面。
面对中概股的迅猛上涨,投资者普遍关注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指出,流动性和中长期政策预期是驱动A股上涨的主要因素,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也进一步扩大了赚钱效应。同时,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也提醒投资者,虽然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但仍需警惕外部事件性因素对市场风险偏好的潜在影响。
巴里的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更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重新评估的体现。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华尔街的这一转向已超越策略调整的范畴,成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刻认同。一个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资本的关注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