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机器人产业跃迁:能否从“工业王者”变身“消费明星”?

   时间:2025-08-17 12:14:14 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北京成为了全球机器人爱好者的聚焦点,一系列机器人盛会在此轮番上演。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首届“E-Town机器人消费节”以及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相继拉开帷幕,同时,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也迎来了它的首秀。这一系列活动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高精尖的展会到贴近民众的消费市场,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正携手并进。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亮眼。据统计,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了30.2万套,连续十二年稳居全球榜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广泛,已覆盖了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也跃升至全球第三位。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的3.3万套激增至2024年的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更是达到了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在消费端,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开始显现。以北京亦庄的“E-TOWN机器人消费节”为例,该活动自8月2日启动以来,仅几天时间就核销了超过260万元的消费券,带动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这一数据无疑为机器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已迎来技术拐点。“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结合,使得机器人不仅能够听懂指令,还能高效执行。各类展会上,人形机器人所展示的“长程奔跑”、“双手冲咖啡”等高难度动作,令人叹为观止。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也超过了70%,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79亿元以上。

市场潜力方面,机器人4S店提供的场景体验、即时销售、签约交付、售后维修一体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在机器人主题餐厅中,酒保、歌手、脱口秀演员、科普科学家等角色均由人形机器人扮演,这种沉浸式体验正在逐渐消除公众对机器人的陌生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懒人经济”的兴起,医疗康养、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领域的机器人市场备受瞩目。

政策层面,国家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信部于2023年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层面,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应用示范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布局。例如,北京成立了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则成立了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了促进机器人消费,各地还纷纷推出了专属消费券等优惠政策。

然而,消费机器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关键技术仍存在短板,部分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同时,商业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陪娃、扫地、送餐等应用扎堆,而高端情感陪护、全能保姆等高端应用则相对稀缺。社会接受度与伦理法规的滞后也是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机器人伤人、数据隐私、就业替代等议题尚未形成系统监管框架和社会共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