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董事长近期的一段发言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在这段回应水果价格质疑的视频中,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表示,商业要么利用消费者的无知,要么教育消费者成熟,而百果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消费者。他还强调,百果园不会迎合消费者,因为消费者不懂水果。
此言一出,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满,认为“你赚我钱还想教育我?”“买个水果还要被上课?”等言论太过傲慢。话题#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迅速登上热搜,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社会维度来看,尊重利益相关方是核心原则。消费者作为企业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理应得到平等对待和沟通。然而,余惠勇的发言却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伤害了消费者的自主判断权和尊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高溢价品牌的耐心正在下降。当高价无法通过高品质和可验证的溯源来支撑时,就会被视为不合理溢价。许多网友在评论区指出,百果园的水果“又贵又难吃”,并没有感受到其品质有多好。因此,余惠勇的发言无疑加剧了消费者对百果园的不满。
这次风波还暴露出百果园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大短板,即高管发言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成熟的公司通常会对高管发言进行议题审查、措辞预演和风险评估,以确保舆论走向不会失控。然而,百果园在这次事件中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余惠勇的个人认知直接外溢为企业立场,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高端水果连锁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百果园的财报显示,2024年其营收同比下降9.8%,净亏损达到3.91亿元,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亏损。同时,百果园在2024年还关闭了966家门店,平均每天关店2.6家。这些数据背后凸显出消费者对高端水果连锁态度的转变,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价策略和“教育消费者”的表述不仅难以拉动销售,反而容易被视为与市场现实脱节。百果园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频繁问题,如销售变质、隔夜水果等,这些问题进一步损害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对于百果园来说,这次舆论风波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它提醒企业,在追求高端定位和溢价的同时,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和价格敏感度。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公司治理,确保高管发言符合企业形象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在创业初期,创始人的敏锐直觉和快速决策能力往往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建立市场地位。然而,在竞争环境和消费者偏好变化加速的今天,这种内部管理语境可能并不适用于公共话语体系。因此,企业需要完成从创始人治理到职业经理人治理的过渡,以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百果园若想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就需要从这次风波中吸取教训,积极改进公司治理和沟通方式。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品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和需求。只有这样,百果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