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购车条款引争议,消费者信任面临考验

   时间:2025-08-10 07:03:32 来源:虎嗅APP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小米汽车因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的做法,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事件的起因是一位抖音用户@happykk发布视频,称自己原计划在提车前一天付清尾款,但小米汽车却突然改变规定,要求在不确定提车时间的情况下补缴全部尾款。

据该用户描述,小米购车APP上的购车流程原本清晰明了,规定车辆生产、下线、运输到店后才需补缴尾款,并且他已与小米汽车交付人员在交付群内达成共识。然而,小米汽车却以“生产计划有变”为由,要求他提前支付尾款,这引发了用户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有媒体报道,其他消费者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的甚至在被告知“交完尾款才给安排重新生产”。这样的要求让消费者难以接受,认为小米汽车的做法缺乏合理性。

查阅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其中关于余款支付的条款规定:用户锁定订单后,小米汽车有权根据车辆生产安排或销售情况通知其支付余款;用户需在收到付款通知之日起7个自然日内支付全部剩余款项,否则构成根本性违约,小米汽车有权取消订单并解除协议,且不退还定金。

这一条款在购车过程中是“必须同意”的,否则无法完成购车流程,因此有消费者质疑其为霸王条款。广东诺亚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认为,小米购车协议中关于余款支付的条款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有构成“霸王格式条款”的嫌疑。

陈律师还指出,小米汽车在交付时间上的描述也存在模糊之处。购车协议中提到,小米汽车APP显示的预计交付时间仅供参考,实际交付时间以小米汽车的交付通知为准。这意味着APP内承诺的交付时间并不具有确定性,消费者在这一点上感到困惑和不满。

从法律角度来看,《民法典》中关于格式条款效力认定的条款为这一争议提供了法律依据。其中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需以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而小米汽车在关于余款支付及交付时间的条款上,均存在“加重对方责任”的情形,因此消费者有权行使自己的权利,如解除合同、申请退款等。

事实上,汽车行业普遍遵循“验车合格后支付尾款”的惯例,这已成为消费者对汽车交易的基本合理性认知。特斯拉、蔚来等其他新能源车品牌均支持验完车再交钱,而小米汽车却在这一环节上引发了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小米汽车在销售条款设计上的问题,也反映出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站在消费者立场来看,“提前付尾款”意味着消费者在车辆生产或交付前就承担了全部沉没成本,而小米汽车在条款中几乎没有留下协商空间,这体现了其在售车服务中以“条款优先”而非“信任优先”的态度。

小米汽车在描述消费者义务时精确到小时,但在自身义务(如交付时间)上却保留模糊空间,这变相强化了对弱势一方的约束,而弱化了自身可被监督的承诺。这种不平衡的契约关系不仅削弱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可能对小米汽车的ESG评级和市场信任产生负面影响。

小米汽车的创始人雷军在品牌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社交媒体输出个人形象,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门槛,使小米汽车在进入竞争激烈的赛道时获得了巨大关注和预订量。然而,这种高度个人化的信任也带来了结构性脆弱,一旦交付环节、售后服务或消费者体验出现问题,公众往往会将问题与“创始人承诺”直接挂钩。

因此,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此次争议事件不仅是一次销售条款的危机,更是一次品牌信任的挑战。如果想要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小米汽车需要在制度设计、条款透明度和消费者纠错机制方面实现同步升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