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立信咨询针对高线城市频繁使用外卖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开展了一项深入的市场调研。调研结果揭示了当前外卖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对餐饮行业价格体系、消费者行为及就餐体验的影响。
调研数据显示,自7月份以来,高达80%的受访者表示其就餐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外卖对堂食的替代效应尤为突出。具体而言,44%的受访者增加了外卖消费频次,同时减少了堂食次数。更令人瞩目的是,75%的受访者坦言,由于外卖价格更为优惠,他们曾放弃堂食选择外卖。当发现常去餐厅的外卖价格低于堂食时,86%的受访者倾向于改订外卖。
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就餐选择,也深刻影响了餐饮行业的定价策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即便经过补贴,外卖价格仍接近正常价位,暗示商家在现有价格下仍能维持利润。然而,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期望外卖价格能长期维持在补贴后的水平,这反映出外卖价格战已强化了消费者的低价消费观念,导致整个行业价格锚点下移,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随着“低价即常态”的消费心理逐渐固化,86%的受访者表示,若未来外卖价格上涨,他们将减少外卖消费频次,转而寻找更经济的餐品选项。这意味着补贴减少后,外卖订单量可能大幅缩水。仅15%的受访者表示,即使价格上涨,他们仍会坚持购买原商品。
调研还指出,外卖价格的回升将加剧商户顾客流失的风险,促使商户必须迅速调整经营模式以适应新的价格区间。同时,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导致了消费体验和就餐质量的下滑。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反映,近期外卖消费体验有所下降,主要问题包括配送时间延长、食品安全隐患、菜品分量减少、品质下降以及商户服务态度变差。
针对这一现状,多位专家发出警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浩指出,补贴大战引发的低价竞争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导致价格体系混乱,无法实现多方共赢,更不利于促进消费和实体经济发展。经济学家贾康也撰文批评当前外卖平台的“内卷式”竞争,认为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的补贴不仅扭曲了价格,还导致市场调节机制失效,对从业人员、消费者、商户乃至整个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贾康进一步分析,短期内的外卖增长是以挤压堂食市场为代价的,消费者习惯于低价外卖后,整体消费可能会减少。总体来看,补贴大战没有赢家,餐饮行业或将面临“量价俱损”的困境,这需要全行业高度重视并理性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