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普通食品不能治病!认准“蓝帽子”,远离虚假宣传陷阱

   时间:2025-08-06 18:10:35 来源:昆明信息港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携手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向广大消费者发出警示:警惕网络购物中的虚假宣传陷阱,特别是针对将普通食品伪造成具有保健或治疗功能的商品的行为。

据调查,部分不法商家在各大网购平台上,通过精心包装,将日常食品如酒、增高粉、咖啡等冠以“保健”之名,甚至聘请所谓的“营养师”或“知名专家”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其产品如鱼油、代用茶、蓝莓、氨糖软骨素和红曲胶囊等具有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效果,诱骗消费者支付高昂的价格。

面对此类现象,消费者不禁要问:食品真的能够宣传其具备特定功效吗?老年群体又该如何避免陷入这些针对老年人的销售骗局?以及,消费者在选择保健食品时应遵循哪些科学原则?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明确指出: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任何保健功能,也不得涉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切勿轻信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

我国法律对此早有明文规定,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真实,不得含有虚假信息,且不得涉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任何对食品进行虚假或误导性商业宣传的行为都是严格禁止的。

因此,消费者在面对那些通过口头宣传、微信群、宣传册、直播间等形式明示或暗示食品具有保健或治疗功能的宣传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予轻信。同样,对于那些炒作“养生”“天然”“调理”“减肥”等概念,甚至通过虚构科学实验、营养指导和专家推荐等手段宣传食品具有“降血压”“抗癌”等疾病治疗功能的宣传,也应坚决拒绝。

若消费者发现涉及食品营销宣传的违法违规行为,可立即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