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非洲商品正逐渐成为新宠。从南非的葡萄酒到尼日利亚的可可豆,再到阿尔及利亚的橄榄油,这些远道而来的商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
在直播平台上,主播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来自非洲的特色商品,吸引着大量观众的关注。这些商品不仅品质上乘,而且价格亲民,得益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零关税政策。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其中就包括33个非洲国家。近日,这一政策更是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
这一举措不仅让非洲商品得以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也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卢旺达咖啡豆为例,如今在中国的咖啡馆和超市中随处可见。这些咖啡豆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店主张雪表示,以前进口卢旺达咖啡豆的客户群体较小,价格也相对较高。但随着中非合作的加深和关税的调整,越来越多咖啡爱好者能够品尝到这些来自卢旺达的优质豆子,同时当地种植户的收入也显著增加。
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家便利店内,卢旺达辣椒酱产品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这是卢旺达—湖南辣椒产业示范项目启动后的成果之一。该项目不仅推动了卢旺达辣椒在中国的销售,还带动了周边国家的辣椒种植和区域农业的升级。类似这样的产业合作项目正在非洲大地上不断涌现。
零关税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非洲商品的对华出口,还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进杰表示,零关税政策大幅降低了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为非洲出口规模扩大、品类多元化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去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956亿美元,连续第四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零关税政策自启动至今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
在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观众们纷纷驻足了解非洲产品。南非的葡萄酒、肯尼亚的牛油果、贝宁的菠萝……这些来自非洲的商品吸引了众多目光。业内人士认为,零关税政策的扩围将推动中非合作向更深层次产业合作迈进,共创更高的附加值。
中国还在积极促进非洲当地价值链延展建设,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多机遇。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洲各类经贸园区的建设和投资,推动中非产业链合作。在埃及、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中国企业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助力非洲工业化的成功案例。这些合作不仅为当地税收、就业、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还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洲商品将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这不仅将丰富中国市场的商品种类,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将为非洲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发展机遇。中非经贸合作正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