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夏迎来了一场动漫盛宴,首届国际动漫月于7月4日至8月10日成功举办,这场为期一个多月的活动不仅点燃了动漫爱好者的热情,更成为了城市文化的新亮点。
活动期间,上海各大动漫展会竞相绽放,总面积超过13.5万平方米的展览区域汇聚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动漫大国。众多动漫迷不远千里,甚至漂洋过海,只为亲临这场动漫狂欢。
动漫月的热度不仅体现在展会现场,更蔓延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动漫元素与上海的传统地标如豫园等深度融合,联名活动层出不穷,从高铁站、公交车到游船,动漫的身影无处不在,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动漫经济的崛起,悄然改变着传统商圈的业态。动漫主题的快闪店、特色市集等消费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这些快闪店的核心客群主要是18至25岁的年轻用户,其中大多数是热爱二次元的群体,他们热衷于购买自己喜欢的IP角色周边产品。
在上海的一家照相馆,动漫迷们正忙着化妆、试衣,准备变身成自己心爱的动漫角色。这里提供从服装、化妆到拍照、修图的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动漫迷们的个性化需求。
上海静安区的某商场也借势而动,上半年共举办了55场动漫主题快闪活动,累计销售额高达8200万元。加上商场内54家动漫周边店铺的收入,上半年动漫周边的总营业额达到了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5%。
浙江杭州的一家商场同样不甘落后,自两年前引入动漫品牌店铺以来,动漫品牌店占比已超过50%。每月推出的动漫主题展为商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和销售额。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商场客流量同比增长151.7%,销售额同比增长161.2%。
随着动漫文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二次元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从2017年的2.1亿增长至2025年的5.26亿。今年,我国的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521亿元。曾经被视为小众文化的二次元,如今正逐步打破圈层壁垒,通过IP价值的创造性转化,与传统产业实现多维度、深层次的跨界融合,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