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高原之上,消费热潮涌动。在青海湖畔,骑行者的休憩站——一家拉面馆里,香港游客对一碗热腾腾的拉面赞不绝口。而在西宁市的繁华商场,消费者们正忙着计算智能冰箱在补贴后的实惠价格。玉树市的大街小巷,市民们手捧消费券,笑容满面。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镇,从家电焕新到文旅新体验,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举措正点燃高原的消费热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2.6%的增长,成为消费提振行动的真实写照。
在青海湖南岸的莫热村,一家名为“中国青海拉面店”的新店开门迎客,这是青海省商务厅推动“拉面+骑行驿站+多元业态融合”的示范点,为食客们提供了独特的消费体验。
在一家数码产品专卖店内,前来咨询和参加促销活动的顾客络绎不绝,现场热闹非凡。
政策的精准发力,如同激活消费市场的金钥匙。西宁市民李阿姨原本计划购买节能冰箱,但在得知补贴政策后,立即决定下单。“补贴能省好几百元,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李阿姨的消费决定,正是青海消费政策效果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青海通过“政策+资金+行动”的组合拳,制度创新不断,消费潜能得以加速释放。
青海省商务厅积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建立了细致的服务清单,并推出了包括服务消费、以旧换新、消费促进在内的六项政策,安排了1.2亿元的专项资金。在政策、资金和行动的共同作用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24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增速逐月攀升,上半年增长2.6%,实现了从停滞到回升的关键转变。
政策红利不仅惠及广大消费者,也激发了针对特定群体的消费创新。青海首创“银发旅游+消费”模式,将健康体检、特产选购、文化体验等元素融入旅游线路。5月18日,首趟“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夏都西宁·魅力海西·秘境茫崖”银发旅游专列满载380名老年游客,沿着青藏铁路一路向西,深度体验青海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青海还通过擦亮“美食名片”来激活餐饮消费。从香港到北京、上海,“青海家宴”系列活动接连举办,发布了家宴的六项标准,举办了美食月和擂台赛等活动,吸引了众多食客的目光。上半年,餐饮业同比增长3.7%以上,连续四个月保持正增长。
面对住宿业的下滑压力,青海省商务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兑现稳增长奖励资金、优化调整样本企业等,有效遏制了住宿业的下行趋势。上半年,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1%,较一季度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政策的推动下,以旧换新活动也在青海深入展开。西宁市民王女士在体验新款厨房一体机时表示,旧的抽烟机用了八年,参加以旧换新不仅能抵扣部分费用,还能享受国家补贴,非常划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家电补贴范围已细化到20大类56个品种,家居种类也大幅扩围,目前已有数十万人次受益,撬动消费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节假日和重要节点成为消费活力的集中释放期。在“五一”期间的西宁市城北区,通过发放消费券和举办线上平台活动,成功撬动了数千万元的消费。而在“6·18”和“家装节”等节点,全省多地通过“消费券+以旧换新+夜经济”的组合拳,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业态的创新融合也为青海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在青海湖畔,骑行驿站与拉面店的结合,让游客在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还能品尝地道的青海美食。这种“拉面+骑行驿站+多业态融合”的模式,已成为文旅消费的新亮点。店内不仅提供青海特色小吃,还有唐卡体验和藏香展示等功能区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消费场景的拓展还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上。青海省商务厅编制的“带码消费”宣传册,收录了众多高原好物和购买渠道,让消费者能够轻松购买到心仪的商品。这种“码上消费”模式,让高原特产跨越山海,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业态的不断创新,青海消费市场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无论是城市商场还是乡村集市,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上半年2.6%的社零增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消费信心的重塑和市场活力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