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二级市场的回暖趋势带动了公募基金参与定向增发(定增)的热情显著升温。据统计,近三个月(5月2日至8月1日)内,共有16家公募基金公司的旗下基金积极参与了定增活动,投入资金总额超过45亿元,部分项目的收益率甚至超过了300%。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定增热潮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并非头部公募基金公司,而是一些长期专注于定增策略的中小型公募基金。这些公司凭借其在定增领域的专业优势,成功捕捉到了市场机遇。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定增市场的供需关系仍将保持良好态势,特别是并购重组配套融资项目,有望成为定增市场的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内,参与定增的公募基金数量超过100只,它们共参与了110余次增发配售,申购资金量庞大。其中,财通基金和诺德基金的表现尤为突出,两家公司旗下基金参与定增的次数均达到38次,投入资金均超过15亿元。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也积极参与了定增市场,但投入资金相对较少。
从定增项目的收益情况来看,A股市场近期推出的定增计划普遍表现不俗。据统计,近三个月内实施定增的34家上市公司中,有31家公司的股价实现了上涨,占比超过90%。其中,7家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100%,最高涨幅接近400%。这一数据表明,定增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盈利机会。
从基金产品的角度来看,参与定增的公募基金大多实现了浮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涨幅显著的定增项目中,公募基金的参与度并不高。例如,在涨幅超过100%的定增个股中,仅有少数公募基金参与了相关项目。这反映出,尽管定增市场机会众多,但公募基金在捕捉这些机会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公募基金公司仍对定增市场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高成长行业对资本的需求旺盛,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定增融资。同时,定增主体通常以折扣价发行股票,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因此,公募基金公司将继续深入挖掘定增市场的价值,特别是并购重组配套融资项目。
据分析,并购重组配套融资项目有望成为定增市场的新增长点。自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以来,配套融资类定增项目的数量显著增长。截至今年7月6日,已披露的配套融资类预案数量已达到52家,占比达到43%,绝对数量和比例均超过去年全年。这些项目的整体平均回报较定增市场平均水平具有超额表现,投资价值值得深度挖掘。
展望未来,半导体、AI算力、新能源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的定增项目将成为产业升级的资本枢纽。这些新兴领域的定增项目不仅具备估值弹性,还蕴含业绩兑现潜力,已成为当下定增投资的布局焦点。公募基金公司将继续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动态,积极把握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