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公募“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分化背后:自家人重仓高弹性产品

   时间:2025-08-04 02:48:35 来源:券商中国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公募基金界,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是,“一拖多”基金经理管理的众多产品中,哪些能吸引内部资金的重仓尤为关键,而答案往往指向那些具备高弹性的基金。

随着股市情绪的回暖,公募内部资金也开始积极增持自家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基金经理手下的不同基金产品,业绩往往大相径庭,而内部人“重仓”的那一只通常表现更佳。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不同产品间的风格差异。当前,机构在选择基金时,更加重视产品的进攻性风格。此前,市场上多只基金因采取保守策略而遭遇清盘,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对权益进攻策略的期待。

为何内部资金重仓的基金产品业绩更佳?

以北方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消费行业基金为例,其中一只基金的持有人包括基金经理本人、基金高管以及基金公司自有资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这些内部人员合计持有份额达1200多万份,占比超过5%。相比之下,另一只消费行业基金则鲜有内部资金的持有。这种持有份额的差异,也直接反映在了两只基金的业绩上。截至8月初,被内部资金“青睐”的那只基金年内收益率高达44%,而另一只则仅为12%左右。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华南地区。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产品中,一只年内收益率超过50%,且基金管理人所持份额占比超过六成。而另一只缺乏内部资金重仓的产品,年内收益则不足25%。

在上海,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基金中,一只约99%的份额来自自家基金公司,年内收益率接近25%;而另一只则无此“待遇”,收益率不足10%。在北京,也有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基金中,被内部资金持有的基金年内收益近60%,而另一只则不足9%,差距显著。

内部资金选基,为何偏爱进攻性风格?

记者观察到,与内部资金持有的基金产品相比,公募近年来对市场的策略明显更加偏向于进攻。基金经理和基金高管在选择自持基金时,也更倾向于那些具有业绩进攻性的产品。例如,前述提到的内部资金持有的基金产品,普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甚至在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消费行业基金中,也存在风险高低的差异,而内部资金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风险与弹性更高的那一只。

以北方那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消费基金为例,被内部资金持有的基金在合同上允许将不高于50%的仓位投入港股市场,因此具有更高的风险收益特征。而另一只未被内部资金持有的基金,则专注于A股市场。

华南地区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产品中,内部资金同样选择了策略更极端、风险更高的那一只。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仓位比例较高,且持有大量港股仓位,年内收益也颇为可观。

公募内部资金对进攻性策略的偏爱,也反映了市场的整体趋势。随着科技创新和权益市场的向好,机构资金更加注重进攻性而非保守性。过去一年中,多只因采取保守策略而降低股票仓位的基金产品,资金规模大幅流出,最终不得不黯然清盘。相反,一些原本面临清盘风险的低风险产品,在增加股票仓位后却迎来了生存奇迹。

这一趋势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精选基金经理杨德龙认为,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企业是国策所向。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创新药等科技创新板块的强劲表现,已经形成了显著的赚钱效应。大量的居民储蓄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出口,向资本市场转移,这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增量资金,也推动了市场重心的进一步上扬。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