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创新国际赴港上市,铝业巨头能否以绿电出海破产能红线困局?

   时间:2025-08-01 13:16:04 来源:金融界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创新国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国际”)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后的上市申请,旨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拓展其海外产能及加速绿色能源项目的布局。作为一家在铝产业链上游深耕多年的领军企业,创新国际凭借高达84%的氧化铝自给率和88%的电力自给率,构建起了坚固的成本竞争优势。

创新国际的核心竞争力在其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电解铝生产基地,凭借其规模与效率,在2024年的产量排名中位列华北第四、全国第十二。通过“能源-氧化铝精炼-电解铝冶炼”的垂直整合模式,公司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在国内电解铝现金成本控制方面名列前茅。

地理布局上的精心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创新国际的成本优势。山东滨州生产基地紧邻铝土矿进口港口,这一战略位置使其运输成本较内陆同行降低了约15%。而在内蒙古的生产基地,得益于低廉的工业电价——仅为0.28元/度,较东部沿海地区低了40%。公司还积极投入风电和光伏项目,预计2025年并网后,绿色电力占比将提升至35%,这将有助于降低吨铝碳排放量达18%。

技术创新与合规生产是创新国际构筑的另一道壁垒。尽管2023年氧化铝产能利用率高达128.8%,一度引发超产争议,但经过监管部门的核查,并未构成重大违规。公司通过优化焙烧工艺,成功提升了氢氧化铝的转化效率至98%,并降低了单吨能耗12%。同时,内蒙创源生产基地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标志着其环保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然而,创新国际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隐忧。关联交易占比过高的问题尤为突出。数据显示,从2023年至2025年5月,关联方创新新材始终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虽然从78.8%降至59.8%,但前五大客户的集中度仍然保持在79%以上。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虽然带来了每年约2.3亿元的运输成本节约,但同时也限制了公司的议价能力。

铝价的强周期属性加剧了创新国际业绩的波动性。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受益于电解铝价格的上涨,公司净利润从9.1亿元大幅增长至26.3亿元。然而,2025年前五个月,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吨铝生产成本增加了620元,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4.4%。衍生金融工具收益占比的下降也显示出价格对冲效力的减弱。

在产能合规性方面,创新国际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尽管2023年的氧化铝产能利用率问题已通过技术整改获得认可,但行业监管趋严的趋势已经明朗。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新规,2026年前所有电解铝企业都必须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这将增加公司每年的环保投入约1.2亿元。如何在产能扩张的冲动与政策红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破解国内产能天花板的限制,创新国际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印尼的200万吨氧化铝项目已经为公司贡献了12%的营收,且吨生产成本较国内低了18%。公司还计划在越南投建50万吨电解铝项目,预计于2026年投产。这一布局不仅有助于规避美国对华铝制品的关税壁垒,还提升了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增长至2024年的22%,有效对冲了国内市场的竞争风险。

绿色能源转型是创新国际长期生存的关键。公司计划将IPO募资额的40%用于风电和光伏项目,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清洁能源占比超过50%。在内蒙古生产基地,公司还配套建设了碳捕集装置,这将使每吨电解铝的碳排放量从13吨降至9.8吨,满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要求。目前,公司已有20%的出口产品获得了全球绿色铝认证,溢价空间高达8-12%。

技术输出为创新国际打开了新的增长极。依托其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技术体系,公司开始向东南亚同行提供电解槽节能改造服务,每个项目可创收超过3000万元。公司的氢氧化铝催化焙烧技术专利已授权给三家海外企业,技术许可费在利润中的占比也从0.5%提升至3.1%。这种“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将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35%以上。

面对铝价波动加剧、产能管控收紧的行业变局,创新国际的上市进程不仅是其迈向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更是检验其能否从区域龙头企业成长为全球铝业低碳转型标杆的关键时刻。在自给率优势与关联交易桎梏并存的背景下,这家铝业巨头的破局之路无疑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