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股“易主”热背后:民企转型痛与资本逐利舞

   时间:2025-08-01 09:35:05 来源:上海证券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企业控制权变更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有17家上市公司宣布了易主计划,7月份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19家,相比之下,5月份仅有8家公司发生类似变动。这一趋势显示出,近两个月内的A股公司易主案例数量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在这36家易主的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据了绝对多数,达到了31家,占比高达86%。这股由代际传承、监管政策放宽以及资本逐利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易主浪潮,不仅反映了民营经济在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也彰显了资本市场的活力与变迁。

深入分析这些筹划易主的公司,不难发现,它们多为市值在20亿至50亿元之间的民营上市公司,虽然规模适中,但却普遍面临着经营困境。近年来,这些公司的财报普遍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核心业务持续萎缩,行业竞争的加剧、技术迭代的冲击以及成本的上升,多重压力之下,这些公司曾经的主营业务逐渐失去了光彩。

企业掌舵者的年龄问题也是导致上市民企易主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普遍已经迈过了60岁的门槛,他们在精力、视野以及对新经济趋势的适应能力上,都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当子女无意或无力接班,而企业又难以找到重振旗鼓的清晰路径时,“退位让贤”便成为了一种现实选择,这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易主,更是民营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代际困局的集中体现。

以海伦钢琴为例,公司创始人陈海伦已年届七旬,受钢琴市场萎缩的影响,公司营收自2019年达到峰值后便持续下滑,近年来更是多次出现亏损。面对这样的困境,陈海伦选择了将公司的控制权拱手让人,这标志着其创业时代的落幕。

在这一波易主浪潮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与以往多为产业资本接盘不同,今年以来,A股公司易主的案例中,收购方多为手握重金的股权投资机构。这些PE机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干净的“壳资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政策层面的放宽也为PE机构收购A股公司铺平了道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相关部门明确放宽了对股权投资机构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限制。

对于这一变化,硅谷天堂董事长鲍钺表示,PE机构并购上市公司有助于打造一个产业闭环,虽然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环境下操作难度较大,但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这一难度将会逐渐降低。他认为,这一轮易主潮中,产业逻辑与资本诉求找到了微妙的结合点。

然而,在这一波易主浪潮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不少公司在发布易主公告停牌前,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异动,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内幕信息泄露与内幕交易的担忧。市场资深人士林义相指出,股价在停牌前的异动是涉嫌内幕交易的明显信号,这不仅可能破坏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还可能助长编造利好题材和信息以获取内幕交易利益的现象。

部分交易架构设计背后还潜藏着“减持”的玄机。例如,在一些案例中,原实际控制人通过看似无关的多个交易对手分步骤、分散式地转让股份,最终实现控制权转移,巧妙规避了监管要求。这些问题如同阳光下的阴影,提示着规则与执行的重要性。

在这场由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A股易主潮中,PE机构成为了重要的推手,为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打开了重组转型之门。然而,停牌前股价的诡异波动与精巧的“分仓式减持”设计,也提醒我们,在资本与产业共舞的过程中,监管的聚光灯必须足够明亮,以确保交易的透明与公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