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奢侈品牌中国布局生变,二线城市门店纷纷关张为哪般?

   时间:2025-07-31 13:07:32 来源:界面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了一系列门店调整的动态,多个国际奢侈品牌选择在非一线城市缩减其零售版图。

据多方观察,Bottega Veneta和Dolce & Gabbana已分别在太原的王府井百货和天美新天地撤离了它们的门店。同样,Salvatore Ferragamo在兰州国芳百货的专卖店也已停止运营。昆明市场同样受到波及,Tiffany在2024年末宣布关闭其位于金格百货的门店,标志着该品牌暂时退出云南市场。而LOEWE位于昆明恒隆广场的唯一门店也早于同年11月关闭。

网络传言路易威登、Burberry和Gucci等品牌或将撤出贵阳荔星中心的门店,但购物中心客服表示这些品牌门店仍在正常营业,尚未接到关闭通知。然而,荔星中心的Cartier门店已在今年4月底悄然关闭,距其开业仅三年时间。

商业地产专家杜斌指出,奢侈品牌通常在开店前会有一年左右甚至更长的筹备期,因此开业三年内关店并不常见。他表示,奢侈品牌关店对其形象和价值具有负面影响,通常是战略调整的结果,即便是面临风险,也需要在特定区域内调整门店布局。

这一轮调整尤为明显地发生在非一线城市。据知情人士透露,南昌武商Mall曾要求其他品牌员工为路易威登宣传,以助其快闪店转为正式门店,但蒂芙尼在该商场的门店围挡后迟迟未开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奢侈品牌在疫情期间的快速扩张曾得益于海外消费回流,业绩显著增长。然而,疫情后全球奢侈品行业下滑速度超乎预期,即便是一线城市也难以幸免。

尽管如此,奢侈品牌并未完全停止在中国的动作,而是将更多资源聚焦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例如,Gucci和Balenciaga在广州K11开设新店,路易威登在上海和香港落地大型旗舰店,而Dior和Tiffany等品牌也在成都扩建或重装旗舰店。

这些调整背后有着明确的战略考量。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不仅汇聚了大量高净值人群,还拥有庞大的白领消费群体。扩建大型旗舰店有助于增加产品品类,提升顾客连带销售额,满足高净值消费者对于多元化高端服务的需求。

在非一线城市,奢侈品牌的开店逻辑也在悄然变化。杜斌认为,未来奢侈品牌将更为谨慎地选择合作伙伴,不再轻易进入由当地开发商运营的商场,而是更倾向于与华润、太古等连锁运营商合作。这些连锁运营商在进入新市场前已对当地消费能力进行了充分评估,从而节省了奢侈品牌的考察时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